原型解读丹芙寻求自我身份的成长历程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容格的原型理论和坎贝尔的神话英雄原型模式,探讨了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代表作《宠儿》中丹芙的英雄特征,并分析了她的心灵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丹芙从一个无知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满怀希望的成熟女性,并且成功地实现了自我身份定位。丹芙的成长过程与神话英雄必经的“隔绝”、“征途”和“回归”三个阶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莫里森笔下的宠儿则是另外一个原型,即阴影。宠儿是奴隶制历史的化身以及黑人对这段苦难历史回忆的心理投射。丹芙的人生经历可以看作是一场英雄历险。在这个历险中,她不但战胜了代表邪恶阴影的宠儿,而且还发现了奴隶制历史的真相,并最后团结了黑人社区。她正视父辈的痛苦经历,重新认识自身和她的民族,从历史的深渊中拯救了自己、母亲和整个黑人团体。她的成功归根于她所根植的传统。非洲传统一直强调历史和黑人社区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正是这种回归,使得丹芙不仅正确认识并完善自我,而且象征性地治愈了奴隶制遗留在她的同胞心中的创伤。丹芙英雄式的成功意义重大,因为她代表了年轻一代的美国黑人。他们就如丹芙一样,虽然生活在后奴隶制时代,但奴隶制严重地扭曲和破坏了他们的传统,使得他们在白人占多数的美国社会中面临遗失自我身份的可能。莫里森希望丹芙的英雄形象能够为年轻一代美国黑人树立一个榜样——正视历史,找到自己的根,回归传统。莫里森相信,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走出过去,传承黑人文化,建立起完整的自我。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博物馆也获得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对中国的博物馆产生了兴趣,这对博物馆文本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在馆内设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