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对睡眠剥夺大鼠在旷场实验中的行为学变化及对IL-1β、IL-2、IL-6、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失眠的发病机制及针刺治疗失眠的调控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设为正常对照组(CC),失眠组(S),失眠+西药组(SX),失眠+针刺组(SZ),后三组又根据24h,72h和120h三个不同时段各分为三组。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制备睡眠剥夺大鼠模型,针刺组每12h选取申脉、照海、神门、四神聪四穴进行针刺治疗,留针10min,西药对照组每24h进行腹腔注射安定,每次0.90mg/kg。各实验组大鼠在睡眠剥夺结束后,根据不同组别和时段(24h、72h、120h)分别进行旷场实验,测试其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随即将相应组别大鼠快速摘眼取血,采用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2,IL-6和血浆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失眠组大鼠反应性降低,身体逐渐消瘦,精神疲惫、萎靡,反应迟钝;针刺组大鼠无明显身体消瘦、反应迟钝和警觉力下降表现、精神比较稳定。与各时段失眠组大鼠比较,针刺组大鼠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呈下降趋势,针刺组大鼠中央格停留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针刺120h组垂直得分和中央格停留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细胞因子含量变化:与各时段失眠组比较,针刺组血清IL-1β, IL-2, IL-6和血浆TNF-α含量整体呈升高趋势,其中针刺72h组和120h组的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针刺120h组IL-6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与各时段西药组比较,针刺组的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结论:1.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可以成功制备睡眠剥夺大鼠模型。2.针刺能显著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精神状态,增强其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3.针刺可以提高睡眠剥夺大鼠IL-1β、IL-2、IL-6、TNF-α的含量,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4.针刺抗睡眠剥夺的机制可能与其升高睡眠剥夺大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含量、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增强机体整体抗应激能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