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特征及出血风险因素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c5812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颅内血管畸形中最为多见的类型。主要由于中胚层原始血管网发育异常引起。典型的AVM在形态学上由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构成。异常血管团最大径从小于1cm到大于10cm。本病的发生率和流行率并不明确,据国外文献报道,该病发生率约为1.1-1.4/10万人[2]。本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自发性出血、头痛头晕、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诊断脑AVM的“金标准”。目前缺少关于动静脉畸形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分析,另外对影响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仍不十分明确。研究目的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可能引其脑AVM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了解大连地区脑AVM患者情况,并提出建议性的脑AVM诊治方案、出血风险规避方法。研究方法统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到2015年12月首次确诊的AVM患者5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出血的各种有关因素,首先对所有因素进行卡方检验筛查,然后对所有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从而得出AVM的临床特征和出血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临床特征临床特征:我院51例患者,男性28人,女性23人,男女比例约为1.22:1。患者平均年龄为39.1岁,主要位于20~30岁年龄段。临床表现:以颅内出血为主,占64.7%。治疗方案:29例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5例行栓塞治疗,3例行血管内介入加手术联合治疗,4例行伽马刀治疗,其余10例行保守治疗。术后并发症:偏瘫5人、颅内感染4人、偏盲1人、部分失语2人。(2)畸形团分布:表层42例,深层9例;畸形团大小:AVM大小范围从0.8-10cm。最大径3cm以下患者31例,3cm以上患者20例;供血动脉数:1-2支33例,2支以上18例;引流静脉:浅表39例,深层12例。出血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小于等于40岁(OR=1.043,95%CI 1.003-1.086);脑AVM直径小于等于3cm(OR=1.725,95%CI 1.031-2.887)是脑AVM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AVM好发于40岁以前的中青年患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浅层,以出血、癫痫、头痛为主要表现,目前脑AVM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显微手术切除,并且对于Ⅰ~Ⅲ级患者手术效果令人满意。脑AVM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小于等于40岁、脑AVM异常血管团最大径小于3cm。为保证患者健康,当患者存在类似风险时,需要积极处置。
其他文献
目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了子宫体以外的其他部位为特点的激素依赖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的
目的:  收集2005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并术后经病理科医生确诊为早期子宫颈腺癌(Ⅰa-Ⅱa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子宫
目的: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opticneuropathy,TON)是头部闭合性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经鼻内镜视神经减压术(endoscoplcopticnervedecompression,EOND)是当今外科治疗TON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