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是颅内血管畸形中最为多见的类型。主要由于中胚层原始血管网发育异常引起。典型的AVM在形态学上由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构成。异常血管团最大径从小于1cm到大于10cm。本病的发生率和流行率并不明确,据国外文献报道,该病发生率约为1.1-1.4/10万人[2]。本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主要临床症状为自发性出血、头痛头晕、癫痫发作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脑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是诊断脑AVM的“金标准”。目前缺少关于动静脉畸形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分析,另外对影响动静脉畸形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仍不十分明确。研究目的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V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中可能引其脑AVM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此了解大连地区脑AVM患者情况,并提出建议性的脑AVM诊治方案、出血风险规避方法。研究方法统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年1月到2015年12月首次确诊的AVM患者5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出血的各种有关因素,首先对所有因素进行卡方检验筛查,然后对所有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从而得出AVM的临床特征和出血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临床特征临床特征:我院51例患者,男性28人,女性23人,男女比例约为1.22:1。患者平均年龄为39.1岁,主要位于20~30岁年龄段。临床表现:以颅内出血为主,占64.7%。治疗方案:29例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5例行栓塞治疗,3例行血管内介入加手术联合治疗,4例行伽马刀治疗,其余10例行保守治疗。术后并发症:偏瘫5人、颅内感染4人、偏盲1人、部分失语2人。(2)畸形团分布:表层42例,深层9例;畸形团大小:AVM大小范围从0.8-10cm。最大径3cm以下患者31例,3cm以上患者20例;供血动脉数:1-2支33例,2支以上18例;引流静脉:浅表39例,深层12例。出血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小于等于40岁(OR=1.043,95%CI 1.003-1.086);脑AVM直径小于等于3cm(OR=1.725,95%CI 1.031-2.887)是脑AVM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AVM好发于40岁以前的中青年患者,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好发于幕上大脑半球浅层,以出血、癫痫、头痛为主要表现,目前脑AVM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显微手术切除,并且对于Ⅰ~Ⅲ级患者手术效果令人满意。脑AVM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患者年龄小于等于40岁、脑AVM异常血管团最大径小于3cm。为保证患者健康,当患者存在类似风险时,需要积极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