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面酱酿制过程中的菌相分析及风味成分研究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n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甜面酱以小麦或面粉为原料,蒸煮后暴露于空气中自然接种,伏天曝晒发酵而成。产品香气醇厚、滋味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传统方法生产周期长,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且生产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较大,导致产品品质不稳定。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传统甜面酱发酵过程中的菌相变化和风味变化过程的分析,探讨传统面酱的发酵机理,从而对控制人工模拟环境下生产出与传统制品风味一致的甜面酱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Ⅰ传统甜面酱和实验室自制甜面酱的菌相分析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和鉴定方法,通过对传统甜面酱自然发酵过程样品中的微生物动态的数量、种类和主要菌种的生理效价分析。研究发现传统面酱和实验室自制甜面酱中的主要优势霉菌菌种有四种,即2株黄曲霉、1株根霉和1株黑曲霉,其中根霉和两株黄曲霉伴随面酱的整个发酵过程,而黑曲霉是在发酵中期出现;传统面酱的优势细菌有三株,分别为:鲁氏不动杆菌、乳房链球菌、荧光假单胞菌;实验室自制面酱优势细菌为少动鞘氨醇假单胞菌和无乳链球菌;传统面酱的酵母菌为啤酒酵母;自制面酱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现酵母菌。其中产淀粉酶能力最强的为黄曲霉1号;产中性蛋白酶能力最强的是黄曲霉1号;产酸性蛋白酶和酯化酶能力最强的为黑曲霉;产酸和氨基酸能力最强为乳房链球菌;啤酒酵母具有很强的产醇能力。Ⅱ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的动态分析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技术,对甜面酱发酵过程中酱醪中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发现部分酯类物质是在制曲阶段由霉菌代谢生成的,而多数酯类、酸类、醛类、烯类及其他挥发性物质则是在发酵过程中由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影响的多种微生物和酶作用逐渐产生的。Ⅲ不同的酿造工艺对风味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技术,对由不同酿制工艺下得到的甜面酱成品中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产酯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发酵菌种的种类,而原料的选择和光照条件对醛类的生成影响较大、对总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发酵菌种的紧密相关。Ⅳ酿造工艺对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总感官评价结果为主要衡量指标,结合占感官权重较大的香气和滋味综合考虑,来研究酿制工艺对感官的影响。研究发现对成品感官品质影响最大的是光照条件,其次是原料和发酵菌种。
其他文献
教育家型校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卓越的办学实践,二是要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两者缺一不可。骄人的办学业绩的取得需要校长不断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和办学境界;系统的教育
冰鲜肉是指将符合检疫制度要求的动物胴体屠宰后迅速经过冷却成熟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内部为测量点)在24 h内降为0~4℃,并在后继的加工、流通和零售过程中始终保持在0~4℃范围
针对目前城市积水监测系统智能化程度较低的状况,设计了一种基于正弦式测量原理的城市积水自动监测传输装置。该装置采用一体化结构,将水位采集模块、电源模块、GPRS/GSM通信
食品在加工、保藏、流通等环节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染,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我国传统中药大多具有杀菌或抑菌功效,但单味中药抗菌谱较窄。中药配伍可以有效的增强抗菌活性,拓
自从乳酸乳球菌代谢产生的细菌素Nisin批准作为食品防腐剂以来,细菌素的研究已成为食品微生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细菌素是指微生物通过核糖体合成机制产生的一类具有抑菌
目的 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 (IUI) ,超促排卵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 5 6例宫腔内人工授精 ,使用不同超促排卵方案的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克罗米芬 (CC)周期 7例 ,无妊娠 ;妊娠
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硼矿资源丰富,总储量占世界第五位,但绝大多数硼矿石的品位较低。目前国内制取硼酸的主要原料为硼镁石。但是近年来,硼镁石资源日益枯竭,开展复
目的:对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联合化疗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228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
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研究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问题,分析影响建筑废弃物现场管理的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建立包括废弃物产生、现场分类分拣和废弃物处理3个子系统的建筑废料
背景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和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肿瘤放化疗,造血干细胞以及器官移植的开展等,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