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okes空间中的偏振解复用技术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业务的大规模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速率和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光纤通信作为一种高速率、大容量且相对稳定的信息传输方式,成为了解决这一需求的必由之路。偏振复用技术(Polarization Division Multiplexing, PDM)通过利用光波的偏振特性,在同一信道中传输两路同波长偏振态相互垂直的信号,能直接提高两倍的频谱利用率。目前,PDM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地应用到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中。而在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中,相较于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计算量大的相干探测解复用技术,直接探测解复用技术成本低廉且复杂度低,更加适合作为该系统的检测手段。同时,相对于Jones矩阵,Stokes空间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三维空间表示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和具体地表示信号偏振态(State of Polarization, SOP)及其在传输中的变化过程,因此将其与电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相结合,可以灵活地实现信号的偏振解复用与链路损伤补偿。本论文以PDM的技术原理为依据,主要针对直接探测短距离光纤传输系统,采用软件仿真和实验验证的方法,研究和验证了Stokes矢量分析算法的可行性。首先,本论文从PDM的基本理论分析出发,介绍了偏振光的定义、分类、描述方式以及几种常用的偏振器件和PDM的实现方法,简要分析了传输过程中色散(Chromatic Dispersion, CD)、随机双折射(Randomly Varying Birefringence)、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和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PDL)等对PDM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分别针对相干探测和直接探测简要介绍了偏振解复用的常用办法,同时针对强度调制直接探测(Intensity Modulation-Direct Detection, IM/DD)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斯托克斯矢量算法,简化了偏振解复用的结构,降低了算法复杂度以及系统的成本。其次,利用VPItransmissionMakerTM光通信仿真平台,搭建了PDM-IM/DD系统的仿真模型。验证了Stokes空间与简化Stokes矢量分析算法的可行性,并得出了两种算法的偏振解复用效果基本相同的结论。同时,分析了色散、偏振模色散(PMD)以及偏振相关损耗(PDL)对PDM-IM/DD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PDM-IM/DD短距离传输系统中PMD和PDL对系统传输性能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最后,搭建了20-Gbit/s的单偏振态OOK信号传输系统与2×10-Gbit/s的PDM-IM/DD传输实验系统。在不同的传输距离(背靠背、10-km、25-km)下,两种系统的传输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简化Stokes算法在PDM-IM/DD系统中的实际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误码率相同(10-4)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传输距离(背靠背、10-km、25-km)PDM系统与单偏振态系统相比功率损失代价仅分别为0.3-dB、0.2-dB、0.2-dB,且PDM系统在误码率相同(10-4)的情况下,对比本身背靠背的情况,传输10-km与25-km之后功率损失代价仅分别为1-dB和1.7-dB。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更加丰富,网络多媒体业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同时由于计算机性能的大幅提高,立体视频的应用业务也逐渐变成了
随着3G牌照的发放,TD-SCDMA的网络覆盖有大幅增加,截止2010年1月,我国TD-SCDMA现网已拥有10万个基站,中国移动今年TD-SCDMA基站建设规模将超过8万个,加上现网中的基站,基站总数将超
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具有多个发射天线阵元和多个接收天线阵元,每个阵元发射不同的信号且发射信号相互正交。由于信号具有正交性,在空间不会形成高增益的窄波束,而是形成
编码缓存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新的缓存技术,在性能上和传统缓存方案相比有着显著的提升。它除了带来本地缓存增益以外,还带来了额外的全局缓存增益,这种增益来源于对本地
随着二维图像获取、编码、传输与显示技术的日臻完善,自然景物的二维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人类追求再现真实自然景物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再现景物的三维信息。立体成像技
随着3G (the 3rd Generation)业务逐步在全球大规模部署,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又启动了长期演进发展(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长期标准演进项目以应
图像拼接最初是为解决摄像机局限而产生的一种技术,其利用图像的重叠区域获得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将多幅图像映射到同一坐标系,重叠区域相互覆盖,实现图像之间的拼接。该
作为极具应用价值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有着无接触、快速及安全等优势,其也一直是模式识别的研究热点。但人脸图像中表情、姿态、光照度等内外在因素皆多变,使得该研
Turbo码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围绕Turbo码性能理论和迭代译码机制的分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针对Turbo码性能理论分析,已有的方法主要是将Turbo译码看作确定性过程或者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