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请罪”有承认罪过、服罪的含义。春秋战国的请罪现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社会生活及个人之间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请罪现象史料进行整理分类,欲从春秋战国请罪这一具体现象出现的形式产生的原因及结果,两个时期各自的特点及带来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论述春秋战国请罪现象的相关问题。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对请罪现象做出界定和追溯,并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出春秋战国请罪现象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二章主要从请罪者和其请罪对象身份这一角度,分别对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请罪现象史料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三章分别论述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罪现象中具体的请罪形式。春秋时期请罪形式主要有肉袒,面缚、衔璧、舆梓、衰绖,膝行、跣行、稽颡、稽首顿首,屈缨插衽,献礼等;战国时期请罪形式主要有肉袒伏斧质,肉袒负荆,膝行、徒跣、顿首、稽首等形式。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春秋战国请罪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和社会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有迫于军事压力、敢于承认过错、勇于承担责任、趋于缓解矛盾、出于表达情感。春秋时期请罪现象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是争霸战争和古法尚存;战国时期请罪现象产生的主要社会原因是兼并战争和法律规定。第五章分别论述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罪现象出现的结果。春秋时期请罪结果有国家幸存、国君幸免于难、请罪者获得谅解、请罪者实现目的、国家灭亡和请罪者遭到杀戮;战国时期请罪结果几乎都是请罪者获得谅解。第六章总结了春秋战国请罪现象的特点和其产生的影响。特点表现为春秋多向诸侯、卿大夫请罪,战国除向诸侯、卿大夫请罪外出现向士请罪的现象;春秋多是级别低向级别高请罪,战国出现级别高向级别低请罪的现象;春秋有为国家请罪,战国没有为国家请罪的现象;春秋请罪现象数量较多,战国请罪现象数量明显减少;春秋请罪形式复杂多样,战国请罪形式简化减少;春秋战国各国的请罪形式不尽相同;春秋多是小国、弱国向大国、强国请罪;春秋战国没有向上帝鬼神、天子及王室成员请罪的现象;春秋战国王室内部未见有请罪现象的发生。影响表现为利于国祀延续、利于避免战争发生或深入、利于争霸战争需要、利于缓解人与人之间矛盾,请罪现象在后世社会得到发展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