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城镇社区营造模式探究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raSp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经济形态尤其是乡村形态、城市形态有差异的情况下,社区治理选择治理的方式将有不同。整体而言,珠三角地区城镇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社区营造模式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以佛山市L村作为社区营造的样本,对社区进行服务规划建设,以社会服务机构作为社区营造支点介入项目,引发动力,尝试从社区营造的五个维度“人、文、地、产、景”,推进“印象L村”社区建设,探究珠三角地区城镇社区的社区营造模式。第一章简述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是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文章概括了社区营造的现状,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梳理了社区研究的相关理论。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社区概念,归纳了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社区治理的样式,重点是对城市社区、村落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社区治理进行了剖析。本章还梳理了国内外社区营造的理论和现状。第三章概括介绍了佛山市L村的村况和“人文L村”的情况,叙述了佛山市L村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缘起,介绍佛山市L村社区营造的愿景与特色。本章通过分析珠三角地区城中村社区与村落之间的区别。对社区发展和社区文化进行对比,分析社区营造的可能路径、可用的资源。第四章主要介绍社会组织在样本社区开展社区营造的实践做法。睿航社会工作服务和研究中心以“人文L村”为主题,开展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家庭综合服务;专业社会工作以倡导者、支持者、教育者的角色进行项目规划,引领社区营造;专业社工通过社区资本的整合与运用,形成了有特色的社区营造案例。其涉及的社区资源整合有:社区民间力量,如宗族、华侨、社区领袖;社区文化资源,如传统节庆、祠堂、古榕树、华侨建筑等。样本社区营造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础,以居民参与为动力,以各社区资源作为发展的脉络,突出五大服务对象,四大文化特色(“印象·L村”手绘L村、口述L村、影藏L村、家传L村),发展及培育五大情感(亲情、友情、乡情、人情以及舆情),大大提高了社区的文化凝聚力,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活力。社工机构和社工有社区营造整个过程中,发挥着第三方组织照顾、陪伴、同行的作用。第五章旨在从理论上探讨佛山市L村经验的一般意义。本章试图从案例出发找寻社区营造的动力与支点,以社工机构(第三方参与)作为营造动力支点,分析社工机构的社区营造角色,厘定社工机构在社区发展中的地位,社工参与社区营造模式的优势。并从社会工作理论的角度探讨深化整合有关的社区资本、民间力量,推动整个社会、社区(村落)的发展的机制。本章在理论上企图探讨珠三角地区城镇社区营造模式,挖掘珠三角地区社区营造的动力,表达作者对促进珠三角城镇地区社区营造的家乡情怀。
其他文献
<正>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可是我们认真审视现在语文教学,会发现课堂阅读
水轮发电机组、电力变压器等主设备耗资巨大,其运行性态直接决定着水电厂及电网的安全性及调节能力。尤其是作为大型旋转设备的水轮发电机组,集"水、机、电"于一体,既承受相
<正> 中国很早就重视同周边的地区、国家发展关系。自神话般的周穆王西游到明代郑和下西洋,整个几千年的漫长古代社会都有关于遣使出访、巡游的记载。特别是当一新兴王朝立国
比较文学史研究文学发展必不可少的理论原则,对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我们能够从《消失的地平线》这本书中找到更多互补和异质的东西方文化,有助于
<正> 我们平时常可以听到“非请他来不能解决问题”和“非请他来才能解决问题”。象这样既能用于肯定也能用于否定,但表达意思却一样的语言现象是经常可以见到的。本来,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