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疏浚行业,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及资源化为目的对淤泥进行一系列的常规处理技术,仅适用于有机质含量较低、粘粒较少的砂质淤泥,对于高有机质含量、高粘粒含量的超保水性污染淤泥,基本不能适用,亟待开发新的深度处理技术。本课题以滇池和洞庭湖两种不同性质淤泥为研究对象,研究强氧化体系对疏浚淤泥的脱水工艺改进,将优化参数与改良剂联用,进一步改善淤泥的脱水程度及脱水速率。本文系统研究了Fenton氧化体系和臭氧氧化体系对两种供试淤泥调理,通过污泥比阻(SRF)和泥饼含水率来表征淤泥的脱水性能,分别考察了pH、H202投加量、H202/Fe2+投加比例、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淤泥脱水的影响,并且通过测定EPS含量、淤泥体系粘度、SEM、水接触角等方法解释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综合考虑,对于滇池淤泥,Fenton氧化最佳优化条件为:pH=6.2,H202最佳投加量是10mg/g DS.H202/Fe2+比例为8,反应温度在25℃,反应时间为10min。该条件下比阻从13.25×1012m/kg降低至10.41×1012m/kg,通过对EPS含量的测定,体系多糖含量大幅升高,说明Fenton能有效破解EPS,释放结合水,提高淤泥的沉降和絮凝性能。Fenton氧化后颗粒粒径变小,泥饼疏水性能增强。对于洞庭湖淤泥,Fenton氧化最佳优化条件为:pH-6.2,H202和Fe2+最佳投加量为50mg/g DS和625mg/g DS,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5min。该条件下比阻减少率达76.09%,对于该类凝胶体系EPS的降解使得淤泥粘度降低,大颗粒絮体被分解为小絮体,粒径减少,颗粒表面的疏水性提高,SEM显示由蜂窝状变成紧密层,说明更多的间隙水和细胞内水分被释放。两种淤泥处理后水质均得到改善。此外对于滇池淤泥进行了臭氧氧化处理,最佳投加量为0.2g03/g SS,比阻减少率为28.91%,经臭氧处理后,脱水效果优于Fenton处理,淤泥颗粒粒径变小,沉降性能有所改善,但不明显。两种最优氧化条件与改良剂联用后比阻大幅降低,显著降低了脱水时间:Fenton与QC-1联用后,比阻最小为0.88×1012m/kg,减少率达93.71%;臭氧与QC-1联用,比阻为0.39×1012m/kg,降低了9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