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我国企业和个人的网上交易额日益上升,而作为独立于电子商务平台、单独提供资金结算服务的机构,第三方支付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经过长达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方支付产业已形成相对稳定的多种发展模式,其中,银行卡收单和互联网支付占据较大比重。当下,第三方支付企业虽已进入后牌照时代,但仍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业内竞争。银联对线上平台开展线下业务的全面狙击,迫使以支付宝为首的众多企业纷纷放弃进一步发展线下业务的计划。与此同时,境外支付机构一直在谋求挤入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试图取得支付许可证。第三方支付产业一直在竞争中不断谋求发展,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齐头并进,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发生的互联网电子支付笔数和金额屡创新高。繁荣发展必然伴随着潜在风险,第三方支付产业逐步暴露出巨大的风险性,这促使着监管部门及时制定相关监管政策。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的监管从起步阶段就滞后于发展进程,近几年,人民银行及政府监管部门加快监管政策的出台,加大政策实施力度,以期第三方支付产业步入规范化发展道路。本文从上述两个方面对我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做出简单分析。首先,本文对将要应用的双边市场理论做出简单阐述,总结出判定是否属于双边市场的三大特征: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复杂的网络外部性以及双边平台是外部性内部化的最优选择。然后,通过梳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脉络,归纳出该产业的显著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双边市场特性。其次,本文进一步运用双边市场理论,对第三方支付产业进行深入剖析,主要是通过构建关于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双边市场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分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价机制选择及监管下的行为选择问题。在分析定价机制时,本文以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为例,对理论模型的假设及结论进行验证。最后,在双边市场理论视角下,分析人民银行现有监管措施的有效性及可实施性,并为监管部门未来的政策制定给出相应建议。创新之处在于将双边市场理论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分析,不论是从定价角度还是监管政策方面。就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价机制而言,本文把握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并充分结合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构建了符合我国现实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定价模型,模型中考虑了该产业的复杂网络外部性,通过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合理运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定价机制和内在运行机理,以期对中小型平台具有参考价值。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双边市场特性同时为市场监管机构的政策制定指明了方向,本文的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