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品供给的高效与否,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影响公共品供给效率与质量的,除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合理与否。公共品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供给制度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由于我国较长一段时期均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社会资源的绝大部分均由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政府统一配置,无论是公共品还是私人消费品,从而鲜有对公共品供给效率与供给制度的研究。自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私人消费品供给能力大幅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提高,政府也逐渐从私人消费品的配给领域退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公共品的供给未能实现同步增长。尤其是政府服务、社会医疗、教育环保等软公共品的供给效率及供给质量均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如何快速转变政府职能,使我国的公共品供给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呢,笔者认为,除了社会资源的重新优化配置外,更重要的是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创新。既要对当前的公共品供给制度的不合理处进行优化设计,也要对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进行变革,如政府职能定位,公共财政权法治等。公共品供给制度的优化创新,不仅仅是公共品供给能否高效与高质的重要保证,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已经在这方面有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的理论创新点在于从对我国公共品供给现状的剖析入手,分析目前公共品供给效率不高、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现象所反映出的深层次制度性问题,结合西方公共品供给理论和我国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许多城市实行的公共品供给制度创新实践,对现状的改善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我国的公共品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性意见,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