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诉合一”视野下律师辩护权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 :胡伟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log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司法改革背景下,“捕诉合一”办案模式的推行,审查逮捕权与审查起诉权权力配置改革方向被正式确立。我国检察机关曾分别实行过“捕诉合一”与“捕诉分离”模式,而当下“捕诉合一”的再次施行,不仅给模式正当化带来更多的思考,对于律师辩护权的影响更是成为学者与律师从业者的关注焦点。本文认为,“捕诉合一”模式以检察机关内设机构的改革,改变了原有的审查逮捕与审查起诉方式,律师辩护权不可避免地成为改革浪潮中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本文集中讨论调查取证权、阅卷权、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权及提出意见权这四种律师辩护权所受的影响,以此阐述在“捕诉合一”下律师辩护权所面临的困境。本文认为,在调查取证权中存在调查取证申请被拒可能性增大及司法报复加剧问题等两种困境,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捕诉合一”模式的先天制度设计缺陷及检察机关功利主义的趋势,即逮捕就必须追求起诉率及胜诉率,却缺乏对检察机关的有效监督机制。在阅卷权中则存在的控辩双方阅卷时间不对等及阅卷辩护作用虚置化两个方面的困境,造成困境的根源是“捕诉合一”模式的改革将检察机关对案件实质化审查的程序提前,致使控辩双方的实质性参与案件的时间出现差异,且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多数存在办案思维思维固化的趋势。在申请变更强制措施权中的困境主要集中于申请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难以被采纳及羁押必要性审查中立性存疑两个方面,其核心影响因素是“捕诉合一”模式削弱了强制措施审查的中立性及制约性,审查的作用更多流于形式。提出意见权中则显现的因捕诉标准趋同化与承办人员组成同一性导致辩护律师意见难被采纳的现实困境,造成困境的原因集中于“捕诉合一”模式下审查逮捕与审查起诉阶段承办部门或人员的合二为一,受办案思维趋同化影响。“捕诉合一”模式对律师辩护权的影响还扩张至刑事审判程序,本文主要聚焦于在审判程序中的速裁程序下,“捕诉合一”模式对律师辩护权的实现产生的不同影响,其中主要影响集中于辩护律师在场权作用虚置及值班律师辩护作用有限。造成辩护律师在场权作用虚置的原因在于两方面:第一,被追诉人心理压力与从宽政策的双重作用影响;第二,辩护律师的作用仅体现于程序合法性与被追诉人自愿性的保障。造成值班律师辩护作用有限的原因则系值班律师与委托性辩护律师的劳动价值比不一致以及值班律师的权利受限两方面。本文认为应当从三方面重视对辩护权的保障:一是构建审查批捕阶段辩护律师的有限阅卷权制度,包括主体限定、范围限定及时间限定;二是审查逮捕环节实行诉讼化改造,促进当面意见听听取制度与逮捕听证制度相结合;三是建立健全辩护律师救济制度,加快完善检察机关内部监督机构的设立,创新刑事追诉前置审查程序的设立。
其他文献
基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通过对代表性商业银行年报遍历搜索和典型案例研究,考察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最新实践,分析其转型发展存在的短板,提出其创新规范路径。结果发现: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后,发展债券承销、企业ABS等标准资产业务,以及转向表内并购融资成为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的新趋势;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着力提升投行业务战略经营能力、风险控制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期刊
近年来,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式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盛行,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不少行政部门以绩效来评价和考核高校的办学水平,并以此作为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众多高等学校则以绩效来评价和考核教职员工的工作情况,并以此作为薪酬和奖惩的基本标准。应该说,一定时期内这种绩效管理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也助推了不少高校短时间内的快速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绩效管理模式的弊端在逐渐显现
期刊
期刊
<正>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实施目标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人格、素养的成长。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必须扎实,要用真实的情境促进项目式学习的真正发生。
期刊
本文以学校的思政教育研究对象,利用在教学中引用德育元素及制定教学目标的方式来完成相关校园文化文化建设的设计,并在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中进行了实践。以此帮助德育元素更好的与校园文化相融合,促进高校学生专业知识和政治素养的共同进步,可以使教育更加绿色化、学校学生素质化且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