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金寨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为依托,在经历室内、室外工作阶段后,充分总结并掌握了金寨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及其分布规律。论文对各类型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剖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逐一分析,系统而全面的认识了金寨县地质灾害发育总体特征,并列出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原理及诱导因素。论文针对不同类型灾害点,选取典型案例分章节介绍,论述其变形和活动特征,分析其动力和形成机理,为进一步评价各案例的稳定性及易发性,分别运用了极限平衡法、有限元分析法、离散元分析法、赤平投影法以及综合评定法,所得结果为今后金寨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作用。论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结果:(1)金寨县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四种,以前三种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全县地质灾害呈点多、面广、规模小、危害大的特点,不同灾种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不同。(2)金寨县滑坡类型主要为小型堆积层滑坡,以复合式破坏为主;物质组成以残积土、残坡积土为主,部分为全-强风化侵入岩及变质岩;厚度以浅层占绝对优势,余下为中层;滑坡大多数于斜坡中下部滑动,堆积于坡脚。崩塌以小型为主,岩性主要为全-强风化侵入岩及变质岩,多为人工切坡造成。泥石流均为稀性-沟谷型泥石流,规模等级为中型和小型两种。不稳定斜坡主要为人工岩质边坡,岩性以全风化-强风化侵入岩及变质岩为主。(3)金寨县地质灾害的形成过程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斜坡坡度是主要的形成因素,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最主要诱发因素,地震活动是次要诱发因素。(4)金寨县地质灾害形成及活动一般规律如下:强降雨或长期降雨时地表水渗入滑体,增加斜坡岩土体容重使滑面下滑力增大,孔隙水在弱化抗剪强度参数c,φ值的同时减小了岩土体的有效应力使滑面抗滑力减小,由于临空面的存在,从而导致坡体失去支撑产生滑动;岩质崩塌形成模式以倾倒式和错断式为主,土质崩塌则以滑移式为主,当危岩体受节理分割成块体后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崩塌,形成规模不等土石、碎石堆;不稳定斜坡因坡脚开挖形成卸荷裂隙,贯通后产生破坏,土质斜坡多发育成小型滑坡,岩质斜坡发育成规模不等的崩塌;泥石流为流域范围内大量松散物及潜在崩滑体在短时强降雨诱发下形成,成分以块石、碎石、粗砂等为主,多呈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