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病毒H9N2亚型和鸡毒霉形体HS株主要抗原性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88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流感病毒(AIV)和鸡毒霉形体(MG)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的主要病原,对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禽流感在我国开始流行,特别是2004年初高致病性禽流感在我国和部分亚洲国家爆发流行,不仅造成了养禽业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人类的感染和死亡,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普通民众的高度重视。另外,鸡毒霉形体是所有禽类呼吸道感染中的最基础的病原之一,在鸡群中感染普遍,血清学阳性率高,可经蛋传播,而且经常与其他呼吸道疾病混合感染,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养禽业的稳定发展和人类健康,必须加强这两种疾病病原的主要抗原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最终控制和消灭这两种疾病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首先进行了禽流感病毒核蛋白(NP)、血凝素蛋白(H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1):采用RT-PCR方法,以AIV A/chicken/China/HSS2004(H9N2)株为材料,获得了NP基因的全长cDNA和HA基因的部分cDNA。(2):将获得的cDNA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得NP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525bp;HA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172bp,HA切割位点附近的氨基酸组成分别是:R-S-SR↓G,切割位点附近氨基酸残基的这种组成符合低致病力毒株的分子特征。(3):与Genebank中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分析得知,NP基因序列高度的保守性,具有型特异性,同亚型病毒间达97%,不同亚型病毒间亦达90%以上;HA基因与国内亚型病毒分离株间的同源性高达99%左右。说明国内的H9N2可能源自同一毒株。(4):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KG-NP和pKG-HA,并在BL21 codon plus和BL21(DE3)中表达,结果pKG-NP在BL21 codon plus中获得了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融合蛋白GST-NP大小约为84kD,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能与鸡抗AIV抗体发生明显的抗原抗体反应。(5):利用十二烷基肌酸钠(SKL)方法纯化了GST-NP包涵体,并经过包涵体变性、复性、透析和包埋过程,获得了较高纯度的重组NP。 本研究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一个来自鸡毒霉形体的、含有4个pMGA基因的重组质粒(MgW17)进行了亚克隆,得到了一个完整的pMGA基因(H-pMGA1.2),为更好地研究该基因产物的活性及高效表达,我们剔除了信号肽序列以及前端的跨膜疏水部分及膜内部分;将该DNA片段插入GST融合表达载体中并在BL21中进行了表达,表达产物大小约52kD,该产物为
其他文献
电力拖动在电气技术应用的课程当中,始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电力拖动作业的实践环节中,对电路是否断路、以及是否实现了联锁、自锁功能等方面进行检测时通常会用到万用表,使
结合大面积屋面保温应用要求,考察了水灰比、减水剂及稳泡剂对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干燥收缩与导热系数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水灰比为0.42、减水剂掺量为0.3%、稳泡剂掺量为
本文研究山羊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外受精及胚胎体外培养程序的优化,目的是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山羊胚胎体外生产体系。从而为该技术走出实验室,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兹将1994年6月~2000年6月所检测的136例发作性头痛患儿的脑电图(EEG)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检测对象:发作性头痛136例患者中。男77例,女59例,年龄5~14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冷冻保存,在动物种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已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应用潜力。诚然,关于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业已形成众多的技术方案,这些方案大多在小鼠、牛和人卵母细胞上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探讨柠檬酸连续浅盘发酵的条件.试验菌种是黑曲霉变异株.主要原料为甘蔗废糖蜜.对于柠檬酸的浓度和生产能力而言,其最优方案为:连续流加时间168h,添加
我国的山羊生产,存在着周转慢、效率低、效益差问题,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最有力的手段就是提高山羊的繁殖力。世界绝大多数山羊品种为季节性发情、产仔率低下,而我国的济宁青山
经济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占据重要位置,伴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如何管好这些钱就成为了企业财务之中的重中之重,在目前,企业中的会计信息都对企业预判市场、运营自身都
本文围绕着形成肌理语言的三重框架进行分析,由漆艺材料、髹饰技法到最后打磨,对肌理的可塑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天然漆、镶嵌材料、媒介物等参与髹饰技法制作,直至构筑漆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