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宜昌天峡鲟业有限公司是国内外鲟鱼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种质资源库。本课题选用鲟鱼胆汁作为研究对象,先采用薄层层析法对洗脱剂进行筛选和优化,再用硅胶柱层析法对鲟鱼胆汁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比较了不同的洗脱剂体系、不同的硅胶粒径和填料高度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分离物的结构进行分析鉴定。
实验采用粒径为0.125~0.180mm(80~120目)硅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10:1,5:1,2:1,v/v)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效果不太理想,只分离出单一的组分1,组分1、2在大部分流份中同时洗脱出来,未实现组分1、2的完全分离。
实验依次用氯仿、氯仿/乙醇(40:1,v/v)、氯仿/乙醇/1%醋酸(60:15:1,v/v/v)、氯仿/乙醇/1%醋酸(30:30:1,v/v/v)、丙酮/乙醇/水(2:1:1,v/v/v)作洗脱剂,可以分离出鲟鱼胆汁中的6种主要组分。分别采用粒径为0.125~0.180mm(80~120目)硅胶,填料高度为290mm和采用粒径为0.075~0.150mm(100~200目)硅胶,填料高度为500mm进行两次分离。由两次实验结果得出,通过增加硅胶填料的高度,减小硅胶的粒径,可以大大提高分离效果。
结合分离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初步推断组分1为游离型石胆酸,组分2可能为游离型鹅去氧胆酸或游离型胆酸,两者在鲟鱼胆汁均微量存在,总含量约5%;组分4为牛磺鹅去氧胆酸或牛磺胆酸,在鲟鱼胆汁中以钠(钾)盐的形式存在,在鲟鱼胆汁中约占10%;组分5为甘氨鹅去氧胆酸,为鲟鱼胆汁中主要成分,含量约55%;组分6为胆绿素的钠(钾)盐,含量约6%;组分3的含量为2.16%,无法确定为什么物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实验还对鲟鱼胆汁的水解方法和条件进行了探索,得出在120℃下水解5小时,可成功水解鲟鱼胆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