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姑娘”——民族歌剧中巾帼女英雄形象探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民族(歌剧)与其它声乐作品当中,女性角色的塑造与表现,尤其是巾帼女英雄的角色数不胜数,与西方歌剧中以男性角色为主的格局与形式迥然不同。作品中,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的“东方姑娘”为国人塑造了或美艳动人、或忠肝义胆、或侠骨柔情的女英雄形象,让人心生怜爱、敬佩犹然。正如近代革命志士、巾帼英雄秋瑾诗中所说的“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与此同时,国人的艺术审美形式中也需要这一主题,对此类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唱方面的研究、对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以及声乐文化发展具有深渊的影响和极高的审美意义。   同时结合这些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不仅从本专业的角度,也纵身历史的长河,站在整个社会化大背景下,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巾帼女英雄形象塑造对于民族歌剧创作的启示和意义,既是人性化的回归和表达,也是一场对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延伸与扩展。   文章共分为五大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研究意义,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及文章的文献综述。   第一章:对民族声乐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整体的特点分析,总结出了三大特点。(1)性别特征在艺术表现中被淡化;(2)具备所有革命英雄人物的共同特点,即有投身于战争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智勇双全的个人能力;(3)符合民族歌剧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二章:具体地引用民族声乐中在巾帼女英雄形象塑造上有代表性的四部歌剧--《洪湖赤卫队》、《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木兰诗篇》。对这四部歌剧的创作背景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女英雄角色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角色扮演者在演唱和表演艺术等方面分别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三章:阐述巾帼女英雄形象的塑造对于民族歌剧创作的启示和意义。   结语部分:中国民族歌剧作品中对巾帼女英雄的形象塑造总结出一系列特点,有利于弘扬女性英雄主义文化、发扬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精髓,站在历史和社会化大背景下的综合分析也是一场对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延伸与扩展。
其他文献
中国当代意象风景油画艺术一直存在于中国油画百年的发展进程中,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及艺术形式,使这种新兴的艺术再度被世人所关注。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该课题的立论依据及
俄罗斯合唱在我国流传很广,影响很深,并且随着这种影响的积淀深化成为我国合唱音乐中的俄罗斯“情结”。本文通过梳理俄罗斯对我国合唱的历史影响,来追寻我国合唱音乐中对俄
期刊
二十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阿瑟丹托认为艺术总是历史语境中的艺术,艺术包含一种“理论氛围”。①本文对中国当代艺术家毛焰的研究就是从艺术作品的历史语境和理论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