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及物构式,即英语传统语法上的NP+V+NP1+NP2结构,被许多不同学派的语言学家研究过。然而,其中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而没有系统研究过学习者怎样使用这一构式。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写作中的双及物构式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本研究主要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传统的语法结构NP+V+NP1+NP2,在Goldberg看来,是对日常生活中递送事物这一事件的概念化,表示施事论元(Agent: NP)做出动作(V)将客体论元(Patient: NP2)转移给接收者论元(Recipient: NP1)。就双及物构式而言,Goldberg主要对这一构式的意义,进入这一构式的动词类别,以及构式中论元的语义限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基于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本研究主要从双及物动词频率,论元使用以及对双及物构式和与格构式的偏好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这一构式的特征。本文提出了三个主要的研究问题:(1)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双及物构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中国英语学习者对双及物构式的习得或使用与他们的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在表达“给予”义时,中国英语学习者趋向于使用哪种构式,双及物构式还是与格构式?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我们首先从三类双及物动词里(显性给予类,隐性给予类,以及潜在给予类)选择了15个具有代表性的和常用的动词作为研究切入点。然后,在CLEC (ST2, ST3和ST4三个子库)和BROWN两个语料库中检索出含有这15个动词的所有小句,并剔除不属于双及物构式或与格构式的语句。之后,分别统计出双及物动词,两种构式,以及各个论元的的使用频率,并用AntConc和Excel等工具和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本研究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与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相比,在英语写作中使用双及物构式的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但是并没有达到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而且呈现出中介语的某些特征。从学习者不同的英语水平来看,中级的和中级偏上的学习者,相对于中级偏下的学习者来说,对这一构式有比较好的掌握。至于对双及物构式和与格构式的选择偏好方面,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表达“显性给予义”和“隐性给予义”时使用双及物构式比较多,而在表达“潜在给予义”的时候使用了比较多的与格构式。最后,本文依照研究结果提出了对教学的现实意义,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且对今后相关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总之,本文是对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中英语双及物构式实际使用的一次探索性研究,希望本研究能对教师英语双及物构式的教学以及学生对这一构式的学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