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化学诱变方法,能诱发产生高密度的点突变,获得遗传背景相似的突变体。不仅能够解决小麦育种中种质资源匮乏的问题,也为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以及基因功能的分析等提供了基础材料。本研究采用EMS诱变小麦品种烟农15获得的大粒、高杆突变体8008为研究材料,对发生突变的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尝试对突变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及基因片段的克隆,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小麦粒重遗传机制奠定基础。(1)大粒、高秆突变体8008与受体烟农15杂交,构建遗传分析群体。通过对杂种F2代和F3代群体的表型分析发现,高千粒重与低千粒重、宽粒与窄粒、高杆和矮杆这三对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3:1的分离比例,并且经卡方检验差异极显著,均为显性单基因控制;相关性分析表明,粒宽与粒重、粒长与粒重、高杆与粒重之间均为极显著相关。(2)用突变体8008和烟农15对860对EST-SSR引物和960对SSR引物进行筛选,所得差异引物在F2群体中选株进行二次筛选,共获得59对引物在群体中能扩增出99条差异条带。这59对引物共分布在16条染色体上,以B染色体组上分布位点最多,共27个;在16条染色体中,1B、2B、7B三条染色体上分布的位点最多,分别有7个、6个、6个。(3)以突变体8008和受体烟农15分别做为试验方和驱动方,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双向差减文库。在双向库中随机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12条EST与已知功能基因高度同源,主要包括: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基因如RuBP羧化酶、光敏色素、叶绿素等;与物质代谢作用相关的基因如半胱氨酸水解酶、半胱氨酸蛋白酶、果糖基转移酶、蔗糖合酶I等;与RNA功能相关的基因如RNA结合蛋白、核糖蛋白体等。5条EST序列与未知功能的禾本科作物cDNA片段高度同源,7条EST未能找到同源性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