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校园大课间阳光健身跑运动在一些学校已经实施6年之久,但该活动形式对学生健康体适能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相关报道甚少。本研究通过高一年级学生16周的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各项数据指标的比较分析,系统探讨此特定运动形式对高一年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为校园大课间阳光健身跑运动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实验对象为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2011级高一年级新生240人,年龄为16-18岁。实验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剔除不适宜长期运动者5人,将235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男69人、女48人)和对照组(男70人、女48人)。实验组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9:10-9:40)进行大课间阳光健身跑运动(节假日和雨、雾天气除外);对照组除了不进行大课间阳光健身跑运动外,学校安排的一周两次体育课和日常生活与实验组无异。所有实验对象的体育课由同一教师授课,教学内容一致,实验周期为16周。实验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健康体适能测试,测试内容和方法与实验前一致,所有检测由同一检测员使用同一仪器完成。测试指标为身体组成(身高、体重)、心肺功能[肺活量、台阶试验、1000m跑(男)、800m跑(女)]、肌肉力量(握力)、肌肉耐力[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柔韧适能(坐位体前屈)。采用SPSS18.0对实验前、后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试结果均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间差异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Independent-T Test),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性的标准。研究结果:(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项健康体适能指标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实验后实验组男生肺活量、台阶指数以及1000m跑各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3)实验后实验组女生肺活量、台阶指数、800m跑以及体脂百分比指标与对照组女生各测试指标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4)实验后实验组男生的握力、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各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对照组男生各指标测试结果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5)实验后实验组女生的握力、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各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对照组女生各指标测试结果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校园大课间阳光健身跑运动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心肺适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肺活量显著增加,台阶指数明显提高,1000m跑(男)、800m跑(女)成绩明显提高。(2)目前特定的校园大课间阳光健身跑运动对高一年级学生的肌肉适能、柔韧适能以及身体成分的影响效果不明显。(3)校园大课间阳光健身跑运动方式在保障学生心肺功能提高的同时,应适宜增加身体成分、肌肉适能和柔韧适能锻炼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