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中的黑人男性身份构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妮·莫里森是杰出的美国黑人文学巨匠、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作家,也是当代文学界最具才华、最有影响力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尤其是小说,内容深刻,魅力独特。带着一种强烈的种族使命感,托妮·莫里森从创作之时起就致力于美国黑人的解放和身份构建之路。她的所有十部小说都可以被解读为关于美国黑人身份构建的作品,而《宠儿》无疑是其中最经典的作品。在白人主导的文化下,黑人身份在美国黑人历史上一直是困扰美国黑人的问题。无论是在农奴制时期,还是黑人解放之后,美国黑人身份一直以来都遭到白人文化的贬低。黑人被视为低级动物,或者劣等种族。他们的身份总是和负面的词语相联系,一直处于危机之中。因此,黑人男性的形象塑造在黑人文学中一直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黑人文学尤其是以黑人男性身份为主题的经典文学作品对于当代黑人男性获得其主体性从而走出身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些作品对仍然处于社会底层失语状态的受压迫男性为获取活着的尊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从解构主义视角来说,《宠儿》可以视为是一部反映美国黑人种族在融入美国白人统治社会的复杂过程的身份建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莫里森试图从自我关系、与他者的关系、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三个层面建构黑人男性身份。首先,小说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男性主角保罗·D对男子汉定义理解的心理变化揭示了黑人男性的内心挣扎和自我身份意识的觉醒,并从黑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构建黑人男性身份。其次,小说通过描写男性主角对性的不同态度的变化揭露了种族歧视和压迫对黑人男性身心的摧残,进而从黑人男性与与他人关系方面构建了黑人男性身份。最后,小说通过对男性主角“家”的不断变化以及最后回归到赛丝身边的细节描写诉说了黑人生活的悲惨境地以及建构家庭的艰难,并从黑人男性与物质世界关系方面构建了黑人男性身份。在写作技巧上,莫里森运用象征手法,指明了黑人男性身份构建的必由之路,即只有去直面、去理解往昔不堪回首的蓄奴制的历史,才能开创出未来安定的生活,才能够最终找到自己的归宿感。
其他文献
数字媒体是一个应用领域很广的新兴学科,又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电子、通信与广播技术,同时涉及到数字媒体内容管理、数字媒体的版权、传媒艺
<正>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对课堂提问进行恰到好处的艺术设计,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
在历史、文化、生态环境和景观上,长城与周边村落环境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长城保护应与周边村落的发展有机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和双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更新机制。论文探讨
天才的意大利作曲家乔万尼·巴蒂斯塔·佩尔戈莱西(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1710一1736),是巴洛克时期的一位才高命促的作曲家,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在
文章从需求角度出发,指出水产品营养价值、健康标准相对较高,生产更经济可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由于收入水平、交通运输和市场条件以及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我
<正>一位美国教学法专家曾说:"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提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法查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熟谙发问的技巧,他的教学工作是不易收到成效的。"
1.通过直接的Vinylogous Michael加成反应高立体选择性合成γ,γ-二取代丁烯酸内酯在α-及β-位取代的手性酰胺衍生物我们发展了γ-丁烯酸内酯的vinylogous加成反应,高立体选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的观察,对三种眼底病的脉络膜循环状况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探讨脉络膜循环障碍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身对照及
<正>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一门学科。引导学生学会关心是道德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一年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