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清以来,明代《诗经》学多遭清儒贬责,《明史》和《四库全书》都未对本文的讨论对象——钟惺《诗经》评点予以重视。此外,由于顾炎武、钱谦益等人对钟惺其人、其学妄加非议,从者日众,有清一代,钟惺《诗经》评点之作多遭挞伐,《四库》馆臣凡遇以诗文评方式解《诗》者,必冠以“竞陵”、“钟惺”之流,加以垢龇。但是,虽然受到指责,钟惺《诗经》评点仍对后世产生影响,直至有清一代,姚际恒、方玉润、崔述等人都不同程度地承袭了钟惺的评点之法,扬发其独立思考之精神。由此可见,诸如《四库》馆臣、钱、顾等人之论仍需探讨。此外,近年来,钟评《诗经》渐渐被当代学人所重视,论著叠出,然对其性质的评判亦是众说纷纭,不少学人认为钟评《诗》之作皆以文学角度解读,亦有部分学者认为其评点之作乃在经学研究之范畴,仔细探究,钟惺《诗经》评点,成分复杂,既有偏向《诗》文学层面的解读,亦保留着经学之惯性,其中还包含了其人生观、政治观等纷繁的内容。因此,认为钟评《诗经》只呈现出了文学层面特点,全以文学角度解《诗》、或言钟评《诗经》完全承袭解经旧法,蹈袭朱《传》、《诗序》之说都难免有些以偏概全。
本文专就钟惺《诗经》评点一书为研究中心,以是书的初、再评本为研究基础。行文包括六个部分,首章概述钟惺《诗经》评点的研究状况;次章简介钟惺生平及其著述情况。第三章从文献学的角度,详述钟评《诗经》的版本、体例等问题。第四章,回溯钟惺所处的年代,从社会生活领域、思想领域、文学领域等三方面入手,考察明中晚期的时代背景,探究明中后期《诗经》研究领域发生新变的成因。第五章,首先理清明中后期《诗经》研究风气之变与钟惺《诗经》评点呈现出的特点之间的关系;其次,理清钟惺对《诗》之定位及其解《诗》之法;再次,分析其偏向文学层面的解《诗》特色,并揭示其在评点《诗经》中的经学惯性。末章,检视历代前贤以及当下诸家对其评价的是非,以评价钟评《诗经》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