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树龄银杏叶片差异蛋白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t3221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杏(Ginkgo biloba L.)是我国独有的孑遗树种。其树姿优美、寿命长、抗病虫、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在我国分布极广,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在许多地区均有树龄超过千年的古银杏。这些生长千年的银杏也被誉为“国之瑰宝、绿色文物”。目前对古银杏的研究还较为滞后,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如银杏生长千年而不衰的分子机制,古银杏出现衰退迹象的影响机制依然未知。本研究在建立银杏叶片蛋白提取及双向凝胶电泳体系的基础上,对银杏随着树龄增长其生理学指标及蛋白表达的差异特征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挖掘银杏抗衰老过程中的差异蛋白表达及参与的代谢途径提供了参考。主要结果如下:通过比较TCA/丙酮沉淀、Tris-HCl缓冲液提取和SDS-苯酚三种提取方法的原理、蛋白质产量和质量、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蛋白点数量及分辨度),我们发现:TCA/丙酮法蛋白沉淀量很多,但其溶解程度差、双向电泳图谱中蛋白点较少;Tris-HCl提取法与SDS-苯酚蛋白沉淀量及蛋白溶解程度差异不大,但Tris-HCl法所制备的样品在2-DE图谱中蛋白点较少,SDS-苯酚法所提取的蛋白质在2-DE图谱的水平和垂直方向均产生最清晰的蛋白点。故而,以SDS-苯酚提取法最佳。对黄柏塬20年、600年和1200年的银杏叶片的生理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树龄银杏叶片的生理活性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20年和600年生银杏,1200年生的古银杏叶组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SOD和POD活性下降,表明随着树龄的增长,银杏古树在叶片生理指标方面出现衰老症状。对楼观台和黄柏塬不同树龄银杏叶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及图谱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叶片中的蛋白分子质量大多分布在20~50kDa之间,而蛋白的等电点主要集中分布在pH5~pH 6.5;从蛋白点的三维峰图可直观地看出,蛋白点1731、2520的丰度均随着树龄增加而升高,而蛋白点3312的丰度随着树龄增加而减少;在黄柏塬不同树龄银杏叶片的2-DE图谱中共挑出36个显著差异蛋白点,通过聚类分析可将其归为四个大类,Ⅰ组中包含的4个蛋白点在20年生银杏中未检测到,但在600年及1200年生银杏叶片中表达量很高;Ⅱ组中包含的12个蛋白质均上调表达,但在600年和1200年生银杏叶片中表达量差异不大;Ⅲ组中涉及到11个蛋白质均随着年龄增大呈下调表达;Ⅳ组中包含的9个蛋白质,在1200年生银杏中表达量最高。对楼观台银杏叶中获取的差异蛋白点进行MALDI TOF/TOF MS/MS分析,共鉴定出30种差异蛋白质。根据http://www.uniprot.org/查询的这些蛋白质功能注释,将其划分为8个功能组,包括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光合作用、胁迫响应、蛋白质氨基酸代谢、次生代谢、脂质代谢、转录起始因子等功能组。
其他文献
我国多年来一直在开展杨树抗溃疡病育种工作,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仍然无法有效地控制杨树溃疡病的大面积发生和危害。所以积极开展杨树溃疡病抗性分子机理,尤其是开展与抗性相关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部署,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惠民方针,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省生态自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山
菊花近缘属中存在抗病、抗虫、抗逆等许多优良特性的优异种质,如芙蓉菊属的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 (L.) Makino)多生在海岸林中,主要分布海滨岩缝,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绿盲蝽(Lygus lucorum Meyer-Dur)属半翅目盲蝽科,国内分布几遍全国。其寄主广泛,可以危害很多作物,如棉花、豆类、苜蓿和各种果树等。绿盲蝽具有活动、扩散能力强,繁殖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