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牲畜粪便是放牧生态系统营养物质的重要储存库,是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微生物是牲畜粪便分解的主要驱动者。牲畜粪便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活性特征的研究是全表了解放牧生态系统家畜粪便分解特征的基础,对放牧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有较实际的意义。2008.6~2009.10月,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测定了人工堆置于地表和埋入土壤2种处理方式下马粪、牛粪和羊粪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呼吸速率和热值的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新鲜牲畜粪中,细菌和真菌数量在马粪中最高,牛粪中次之,羊粪中最低,放线菌数量在三种粪中差别不明显。粪分解过程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埋入地下处理时,放线菌和真菌在马粪和羊粪中的数量分别升高和降低,牛粪中变化不明显;细菌数量似不受埋入地下处理的影响。2.三种新鲜牲畜粪中,蛋白酶活性均较低。分解过程中,活性明显升高,并三种粪均表现为分解30d和90d时较高;埋入地下处理时马粪中蛋白酶酶活性降低,牛粪和羊粪则正相反。新鲜粪样中脲酶活性的大小次序是马粪>牛粪>羊粪,分解30d时,马粪和牛粪中脲酶活性降低,羊粪中升高,之后脲酶活性在3种粪中基本保持不变,埋入地下处理对3种粪中的脲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纤维素酶活性在粪分解30d时最高,随分解时间延长,活性下降,至60d或90d时降至最低,之后活性升高。3.新鲜粪样呼吸速率的大小次序为马粪>羊粪>牛粪。随分解时间的延长,3种放牧家畜粪便的呼吸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埋入地下粪样的下降较堆置于地表粪样的平缓。埋入地下粪样的呼吸速率明显高于堆置于地表粪样的呼吸速率,但牛粪和羊粪在分解30d时则为埋入地下的粪样的呼吸速率低于堆置于地表的粪样的呼吸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