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meng888888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教育和教师地位的进一步认识,国家也日益重视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法规,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本文正是对这些1978年以来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进行研究,重点是探讨政策中所隐含的价值观念的变迁,并试图从中得出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建议。 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首先,论述了选题缘由,分别从中小学教师培训、教育政策研究、价值观念研究的重要性入手;其次,论述了研究目的,呈现政策中所隐含的价值观念变迁的脉络和变迁的原因,并且从不同角度分别提出启示和建议;再次,明确了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法;最后,界定了有关概念——教育政策和价值观念。 第二部分: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的改革与发展。首先分三个时期对政策进行了纵向梳理,并呈现了各个阶段政策发展的主要特点。然后,又从五个方面即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培训形式和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政策的改革与发展。 第三部分: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中价值观念的变迁。第一,由重视知识的掌握逐步转向重视能力的提高;第二,由关注教师的培训义务逐步转向关注教师的培训权利;第三,由培训单一化逐步转向培训多样化;第四,培训权力逐步下放;第五,由教师培训与教师培养二元化逐步转向教师教育一体化。在呈现价值观念变迁的同时,也离不开对价值观念变迁原因的分析,既有对教育系统内部原因也有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 第四部分:启示建议。本文从价值观念变迁与教育政策关系角度提出了两点启示:社会价值观念的绝对变更性决定了教育政策具有绝对变更性;社会价值观念的相对稳定性决定了教育政策具有相对稳定性。另外,本文还就中小学教师培训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大经费投入和宣传力度,确保教师培训战略地位的实现;第二,关注“一个出发”和“一个同步”,合理规划培训内容;第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更加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机构网络;第四,加强对培训的科学评估,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第五,加快教师教育一体化研究进程,创建教师教育新体制。 从全文看,对培训政策改革与发展的呈现是研究的基础,对政策中所隐含的价值观念变迁的分析和启示建议的提出是研究的重点和目的。本文希望通过政策的呈现和价值观念的梳理,能够对我国现时代和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理论和实践有所助益。
其他文献
<正> 长期以来,如何制定财政赤字率和政府债务规模警戒线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当欧盟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以下简称“马约”)中提出入盟国家的财
目的: 本研究旨在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借助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对NSCLC的预后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评估,并讨论这些因素间的相关性,综合多种相关因素,评估它们对预后的影响,试
从稻谷补贴角度出发,构建稻谷补贴政策对空巢农户科技吸纳行为的模型,采用江西省402户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稻谷补贴政策对空巢农户科技吸纳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稻谷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