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后延生的第四种肿瘤治疗的模式。目前肿瘤的生物免疫治疗主要包括过继细胞免疫治疗(adoptive cellar immunotherapy,ACI)、抗体药物治疗和细胞因子治疗等。其中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目前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正越来越受到肿瘤研究者及患者的关注。肺癌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第二位。其中肺鳞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最近抗PD-1抗体药物已经批准用于肺鳞癌,但是只有15%的病人有客观应答,因此仍亟需找到其他治疗手段。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作为肿瘤过继细胞治疗家族的重要一员,其能够使T细胞可通过非MHC限制性途径与肿瘤抗原发生反应,重新定向T淋巴细胞到肿瘤细胞,为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了曙光。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lypican-3,GPC3)在肿瘤组织往往呈现出过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沉默。已有报道表明GPC3在肝癌和肺鳞癌中呈现高比例的阳性表达,很可能是这些肿瘤的重要治疗靶标。我们最近的研究工作表明GPC3靶向的CAR T淋巴细胞能够在体外和体内有效清除GPC3阳性的肝癌肿瘤细胞。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探讨GPC3靶向的CAR T细胞用于治疗肺鳞癌的可能性。本研究表明,GPC3在63.3%的肺鳞癌中表达;靶向GPC3的第三代CAR T细胞在体外及NOD/SCID小鼠体内可高效清除GPC3阳性肺鳞癌细胞。本研究成果有望为肺鳞癌提供新的治疗手段和策略。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程度最高,生存期最短,亟需新的治疗手段。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GBM中常常出现基因扩增和变异。其中EGFRvIII是其最为常见的变异体。除了EGFR外,Her2也经常在GBM中呈现高表达,这些可能都是GBM的重要治疗靶点。CAR T在临床中主要问题之一是on-target off-tumor作用,从而产生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考虑到EGFR不仅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特别是皮肤组织中也有较高水平的表达,那么针对EGFR的CAR T细胞就有可能对正常组织产生损伤。最近,通过组合抗原识别的方式有望克服这种副作用。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第一代的CAR介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inal receptor,EGFR)抗原识别。而T细胞的共刺激信号是由识别另一个抗原HER2的嵌合共刺激受体(chimeric costimulatory receptor,CCR)独立介导。CAR,CCR同时修饰T淋巴细胞。本研究中,在胶质瘤治疗中联合EGFR,HER2两个靶点,T细胞可以特异性靶向肿瘤,不仅能够启动肿瘤细胞凋亡,而且可能不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研究结果显示,此方法在体内外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疗效。我们在前期研究中曾研制了可选择性识别过表达EGFR和EGFRvIII的单克隆抗体CH12(获得中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发明专利);它可较好地抑制EGFRvIII阳性GBM的体内生长。目前,该项目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研究。众所周知,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 edcytotoxicity,ADCC)是单克隆抗体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NK细胞是ADCC最重要的效应细胞,其表面的FcγRIIIα可以通过与抗体Fc段结合,将NK细胞募集到靶细胞周围,活化NK细胞,诱导ADCC效应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考虑到NK细胞往往在肿瘤病人中耗竭或减少,从而降低抗体药物的抗肿瘤活性。因此,本课题还研究了CH12抗体与体外扩增的NK细胞联合抗EGFRvIII阳性GBM的作用。研究表明CH12与NK细胞联合的确能提高CH12抗体的的抗肿瘤疗效,这为将来CH12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