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客愁诗是天涯游子羁旅之思的深切表达,是思乡怀亲的真挚诉说,是对故乡那一方水土的怀念,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忧虑,是对家国命运的感慨,更是对家园质朴人情、精神崇高境界的向往,客愁诗歌是中国文学的一大母题,是人类内心深处美好情感的凝聚。在语文课程改革背景下,客愁诗歌教学的的重要性教学在选文上得到了重视,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对客愁诗的内涵及表现形式缺乏系统的研究,有些教师有拓展的意识而又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就干脆翻译一遍便算完成任务,有的教学中任由学生肆意发挥,或者把诗歌鉴赏课上成诵读汇报课,还有的干脆索性放弃。如此种种,都足以看出这样一个有着深刻文化意蕴的一大文学母题没有在教学当中获得应有的重视。语文专题教学恰能良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课改背景下,对于专题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是,课改背景下,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课程资源,究竟如何围绕选修和必修课程进行版块式梳理和探究,开展专题研讨,依然是许多一线教师的困惑。本文从客愁诗的内涵及表现形式两方面进行专题梳理与探究,并探索实施高中客愁诗专题教学。即对中国文学的这一大母题——客愁诗进行了梳理与探究,又为专题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这也正是本文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文章将主要通过五个部分来阐述。第一个部分是绪论,这部分对文章的选题依据和背景,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第二部分是高中客愁诗教学的重要性及现状。第三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高中客愁诗专题教学的相关概述,包括客愁的内涵及表现形式,高中客愁专题教学概念界定,高中客愁诗专题教学有哪些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高中客愁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客愁诗专题教学的实施。第四部分高中客愁诗专题教学的思考,探讨高中客愁诗专题教学对学生、教师以及课程开发的意义,并阐述其实施的难度。第五部分对全文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对论文的不足进行了反思。本研究将在前人对客愁诗以及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对高中客愁诗专题教学进行梳理与探究,努力为高中阶段实施专题教学提供范例和思考,希望能对高中语文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