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2008年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3473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由最初的科学、环境和能源问题,上升成为经济和政治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可持续发展加以解决。我国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在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和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上始终积极面对,妥善处理。湖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省份,经济实力居于中部六省前列,近年来经济保持快速平稳增长,但其经济结构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目前,湖北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以煤为主,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不断增大。了解湖北省的二氧化碳排放状况及其减排潜力,将会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促进本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对于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落实全省节能减排目标、倡导生态文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采用Kaya碳排放恒等式计算得出湖北省1991-2008年碳排放量的基础数据,建立LMDI因素分解模型,利用湖北省近18年来的相关数据分析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三因素对全省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得出湖北省人均碳排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并对未来湖北省碳减排的潜力作出简要分析。最后,本文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预测得出2009-2020年的碳排量。建立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湖北省节能减排道路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本文主要的研究结论有:1991-2008年,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均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碳排量从1991年的2462.79×104t增长到2008年的6272.64×104t,其年平均增长率为5.78%。湖北省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全国相比,其年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整体上看人均碳排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生此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差异。用LMDI分解法对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得知,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成为影响湖北省人均碳排放的三个主要因素。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得出未来湖北省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发展变化继续呈总体上涨的趋势。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扩展正面临众多的复杂问题。为了满足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呈现出越来越强的立体化趋势。在城市体量不断增长的背景下,
今天,我们的高考作文体裁基本上不限了,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甚至小说都可以写,但往往都有一个备注——“诗歌除外”。你如果写一首五言绝句交上去,绝对属于作死。  但唐朝偏偏相反,高考很重视考诗歌。可是,考试重视诗歌是一回事,每个诗人能不能考得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众所周知,水平高的人,考试发挥不一定好。有些大诗人一辈子都混得不太如意,他们的人生仕途都栽在了科举上。  设想一下:在唐代的诗人里,要是搞一个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施教。下面,笔者对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益提出三点建议。  一、关注学生感情,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关注学生的感情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内容之一,这也表明了在教学中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态以及思想感情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新阶段,城市群的发展将逐渐成为区域发展和竞争的主体。通过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城市流强度分析法,对辽中南城市群10个主要中心城市进行了关联度、
本文基于数据分析处理,运用灰色预测的理论,建立了GM(1,1)灰色模型对云南省部分城市第三产业产值进行研究,得到未来近年云南省部分城市第三产业产值的变化趋势。利用灰色关联
城镇化对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镇作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而且,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与乡村之间通过人力、物
伴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生态绿色革命为导向的全球生态化运动也蓬勃兴起。生态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必然的成为这场运动的主角,也是构建和谐、高效、文明
由于我国对资源能源的大量需求,使工矿企业飞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近几年我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原来污染严重、利用率低的工矿企业面临搬迁、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