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是我国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城市化发展带来了人口集聚与城市扩张,加上深圳地处我国南部沿海,是气候变化影响的重要区域,通过对深圳市开展极端气候的时空分异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对于市域尺度防范极端气候带来的危害,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深圳市1953-2015共63年的气象数据,借助R语言的RclimDex1.0软件进行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指数计算,利用线性趋势法和局部加权回归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通过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进行空间分异可视化计算,运用ArcGIS10.3平台,分析2004年至2015年各极端气候指数时空变化。依据历史气象数据阐述极端风的特征。而后,基于IPCC极端气候管理的理论及深圳市60多年的极端气候特征,构建由危险性、暴露度及脆弱性的深圳市极端气候灾害风险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分别对深圳市极端温度、极端降水、极端风灾害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依据历史灾情数据和社会关注度的AHP法确定各类灾害的权重,得到极端气候灾害风险等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极端气候指数及其曲线拟合表明1953-2015年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均为上升趋势,气候变暖,近10几年城市变暖减缓;极端降水的频率和强度有下降趋势,持续时间上升显著。极端降水强度、频率近十几年有所抬头。极端高温西高东低,极端降水方面,东北部频率较高、持续时间长,西北部强度大。2004年至2015年,日最高气温极高值在非山区降低,呈现出明显的地形差异;降水频率几乎全境增加,降水强度部分地区降低,非山区持续时间增加。影响深圳市的极端风以热带气旋影响最大,且集中在夏季,近年来热带气旋影响时间有延长的趋势,空间上主要集中在沿海和高地以及龙岗区的部分区域。(2)深圳市极端气候灾害风险集中在深圳西北光明新区、西南新安和南山街道、中部、东北龙城和坑梓等街道及东部部分地区。其中,除中部地区(包括盐田)、东部葵涌、大鹏部分区域,极端降水和极端风灾害风险起主要作用外,其他地区为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风险起主导作用。西北部、西南部分地区、东北部龙城、坑梓、坪山等区域,高危险性和高暴露度占主导;深圳中部地区,高暴露和高脆弱为主;东部葵涌、大鹏等地区距离海洋较近,以高危险高脆弱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