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视程度随着当今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及保护,河津转花灯作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亦受到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河津转花灯作为河津传统的民间艺术,属于山西民俗文化的一种,起源于农村居民在日常劳作之余,精神生活的空虚,用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民间流传已有千年,历史悠久,种类多样,极具地方特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种表现形式,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流传至今,有着固定的模式和规范,不易发生变革,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日渐式微。所以,对河津转花灯这一艺术形式进行详尽的分析与探究,对我国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机制进行了解与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河津转花灯为个案,试图从民间艺术的保护、美术艺术教育与现代设计学的视角出发,对河津转花灯的民俗意蕴及传承和保护进行解读和研究,在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与提升,并为民间的传统美术艺术与美术教育领域和现代设计领域的结合做出新的尝试,为全国学生的艺术教育及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出努力,并为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帮助和新的思路。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往往能从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上得以体现,本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不仅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体现,对于我国多民族的团结和社会文化的进步都有重大的意义。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不应该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继承,而应该是承接下来,并传承发展下去,随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只有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和艺术教育进行结合,才能使传统的文化艺术真正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