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CD3小分子抗体的设计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ng1762390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自1986年被FDA批准用于临床以来,在肾、心脏、骨髓等实体及非实体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在Ⅰ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抗CD3抗体与Fc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丝裂原活性以及鼠抗体的免疫原性给抗体的临床应用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分别通过抗体人源化以及对抗体中参与与Fc受体相互作用的位点进行点突变来降低抗体的免疫原性和丝裂原活性,国外已有相应的产品进入各期临床试验,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因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无丝裂原活性的抗CD3抗体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论文在本室保存的抗CD3鼠源性单抗yCD3的基础上,借助本实验室建立的“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结构信息设计新型结构抗体分子”技术平台,设计了新型的无丝裂原活性的抗CD3小分子抗体mini-yCD3,同时实现了抗体的部分人源化,并且对新型抗体的功能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钓取了抗CD3鼠源性单抗yCD3的重轻链抗体基因,构建表达了抗CD3嵌合抗体,对抗体的功能进行了初步鉴定。所构建的抗CD3嵌合抗体可以与CD3+细胞系Jurkat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特异性结合。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显示了良好的免疫抑制活性。2、借助“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结构信息设计新型结构抗体分子”技术平台,优化设计了新型小分子抗体mini-yCD3,其结构模式为VH—Linker—VL—hinge—Human IgG1 CH3 domain。利用距离几何学、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对绞链区进行分析改造,使两条mini-yCD3单链结构通过绞链区的二硫键形成稳定的双价结构。理论数据显示,该小分子抗体可以与两个CD3抗原结合,其作用模式与亲本抗体相似。3、通过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获得了小分子抗体mini-yCD3,在体外对该抗体的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与理论预测一致,该新型抗体在非还原条件下以二聚体形式存在,保持了与亲本抗体一致的亲和力、免疫抑制活性以及下调T细胞表面CD3分子表达水平的能力;同时新型抗体没有明显地引起T细胞的活化,也未引起明显的IL-2、IFN-γ等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也就是说,设计的新型小分子抗体mini-yCD3呈天然双价结构,保持了亲本抗体的亲和力和免疫抑制活性,大大的降低了抗体的丝裂原活性。4、选择T细胞活化途径中的几个关键环节:CD3分子ζ链的磷酸化以及Zap70的募集、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和NFAT入核等,对新型小分子抗体与亲本抗体介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差异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结构抗体介导T细胞不同活性的分子机制。鼠单抗yCD3的刺激可以引起CD3ζ链的充分磷酸化,而在小分子抗体mini-yCD3作用后,CD3ζ链的磷酸化水平仅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经yCD3充分激活的CD3ζ链可以有效地引起ZAP70的募集活化、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NFAT的入核以及IL-2的表达,最后导致T细胞的完全活化;而小分子抗体mini-yCD3虽然在高浓度作用下可以提高一定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但是不足以激活后续的通路,因此不能完全活化T细胞。
其他文献
重复性构图在版画创作中较为多见,是当代版画作品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重复性构图形式,可使画面自身形象表达得更突出,并能形成和谐且富于节奏感的视觉效果。当代版画重复性构图
采用改进的碱裂解法提取Gluconacetobacter hansenii ATCC23769自发不产膜突变体的内源隐蔽质粒。用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对混合质粒直接进行酶切,酶切后的片段混合物与pUC18载
利用RT-PCR从Rhizopus oryzaeGX-08总RNA中克隆到糖化酶的淀粉结合域(SBD)基因(sbd),将该基因片段插入α-淀粉酶(CN7A)基因cn7a的5′端构建融合表达质粒pSE-sbdcn7a。嵌合酶SBD-CN7
目的: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血透患者肾性骨病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肾内科血透中心行长期透析的200名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分组A、B两组,
防伪技术泛指为防止真品被非法仿造和复制而形成的技术,其手段多种多样。数字印刷领域常用的防伪技术包括特殊承印物、水印、特殊网纹图案以及防伪油墨等。本文在数字加网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基于微观艺术网点加网的图像防伪技术。首先对数字印刷防伪技术及目前的需求进行了分析,而后提出了微观艺术网点加网的思想。通过模板法和阈值矩阵法两类加网算法建立了微观艺术网点生成模型,并设计实验流程和方案,对原稿图像进行微观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