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养老保险金巨额赤字和其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和正在起步的社会养老方式都面临巨大的考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其他养老方式已显得相当必要。近年来繁荣的房地产市场使学术界注意到住房资产已经成为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主要家庭财富。因此,借鉴国外反向按揭开办经验,把住房的居住功能和投资功能分离,使城市老年人可以在原住所养老的同时,提前释放住房的投资价值,增加退休收入,是一条减轻国家和个人养老负担的有效途径。对我国反向按揭的潜在需求群体进行细致研究,则是探讨这一模式如何在我国具体应用的第一步工作。
反向按揭潜在需求产生的原因可以从生命周期理论、资产管理理论以及代际交叠理论中得到理论依据,即理性人有增加整个生命周期消费水平、合理配置家庭资产中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比例和改善代际经济福利之和的需要。一般来说,现金收入较少,但住房自有产权比例和住房价值都较高,且偏好于在原住所内养老的老年群体即为反向按揭的潜在需求群体。通过对已有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在现有资料基础上的估算预测,本文发现我国符合反向按揭潜在需求群体界定标准的城市老年群体已经颇有规模,并在可预期的未来其人口数量还会大幅度增长。此外,本文还详尽地探讨了反向按揭潜在需求群体的特征,并通过两个模型演示了潜在需求者是如何做出产品购买决策和支付方式选择的,以模拟反向按揭潜在需求向市场需求的转变过程。
反向按揭潜在需求这一研究内容在我国尚未系统展开,本文围绕这一主题分析了反向按揭潜在需求的各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了我国对这一金融产品的潜在需求状况。作者希望本文能起抛砖引玉之功,吸引国内更多的学者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紧紧围绕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证分析,为反向按揭的潜在需求研究提供了中国样本。本文最后一部分还建立了反向按揭产品购买模型和支付方式选择模型,为日后我国开办机构开展这一业务提供了有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