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味觉词是汉语词汇的一个独特类聚,体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关于味觉词的隐喻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目前还有诸多有待拓展的空间。本人利用在老挝苏州大学的教学实习机会,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味觉词隐喻义的教学进行了梳理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方面的建议。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缘由、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一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隐喻的概念进行了阐释。第二章选取五个基本味觉词“甜、酸、苦、辣、咸”作为研究对象,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它们的本义、隐喻义和语法功能,认为其中构词能力最强、隐喻义最丰富的是“苦”。第三章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和调查问卷,探究学习者使用味觉词隐喻义的偏误状况及其原因,认为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来自母语、目的语及文化知识负迁移的影响。第四章则在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专门针对不同水平的汉语学习者展开教学设计。第五章结合教学状况,从教师、学生和教材编写的角度,提出了对外汉语中味觉词隐喻义的教学建议:教师要充分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教学中强调文化差异;学生要拓展思维,积极培养隐喻能力;教材应立足教学需要,增加味觉词专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