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腺炎是世界乳制品行业中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给乳制品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临床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造成耐药株出现、药物残留等问题。所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通过提高机体自然的抵抗能力,对乳腺炎进行防治,已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由于试剂的缺乏,使得反刍动物免疫机制的研究受到限制,因此,国际上很多关于乳腺炎的研究都是采用小鼠完成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乳腺炎免疫防御机制,从而为腺炎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进行乳腺内感染,诱导小鼠发生乳腺炎,建立小鼠乳腺炎模型。并对乳腺炎小鼠乳腺及脾脏中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T细胞亚群(γδT、Th1、Th2、Th17、Treg及CD8+T细胞)进行流式细胞检测,从而了解参与乳腺炎免疫应答的T细胞种类。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使用1×108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进行乳腺内感染,并在感染后不将仔鼠放回继续吸乳,成功诱导小鼠发生急性乳腺炎,小鼠临床症状明显,精神沉郁、后驱行动不便、腹部红肿不平,病理解剖观察可见乳腺内出血严重、有大量炎性渗出液,细菌计数结果显示细菌大量增殖,24h时细菌数量达到峰值,组织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乳腺组织比较完整。(2)使用4×107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进行乳腺内感染,并在感染后12h将仔鼠放回继续吸乳,成功诱导小鼠发生慢性乳腺炎,小鼠腹部外观正常,临床症状不明显,病理解剖观察结果显示乳腺在感染2~3d后出现脓胞,乳腺内细菌数量在感染后5d达到峰值,7d时乳腺内细菌大幅下降,组织切片观察看到乳腺组织结构遭到破坏,腺泡上皮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等。(3)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在天然免疫阶段,IL-17+γδT细胞在乳腺内明显升高,且与细菌数量变化相一致。在特异性免疫阶段,乳腺中T细胞各个亚群在细菌感染后5d显著增加,包括Th1、Th2、T17、Treg以及CD8+T细胞,并且与乳腺内细菌数量变化一致;脾脏中T细胞各个亚群的变化与乳腺中不同,Th2、CD8+T细胞大幅上升。由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在乳腺炎感染早期,IL-17+γδT是免疫应答的主要介导者。(2)在特异性免疫阶段,Th、Treg和CD8+T细胞共同介导乳腺内的免疫应答反应。(3)乳腺炎外周免疫应答,主要是由Th2、CD8+T细胞共同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