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枝干轮纹病与抗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及轮纹病抗病标记的筛选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作为我国加工、销售的第一大水果,是很多果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苹果轮纹病严重影响着苹果产业的发展,会造成树木衰弱、烂果,甚至树体死亡。苹果轮纹病已经成为我国苹果的主要病害,为了深入了解抗病性机制,本文从病原物与寄主互作的角度出发,观察试验植株在自然条件下或接种轮纹病菌后,总酚含量及POD(过氧化酶)、PPO(多酚氧化酶)、PAL(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差异和变化,根据各抗性物质的变化规律,探寻抗性物质起到抵抗或防御作用的阶段,从而为筛选苹果轮纹病的抗性指标,鉴定、筛选抗轮纹病的苹果砧木;并结合在离体条件下多酚类抗性物质对轮纹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为阐述苹果轮纹病抗性物质的抗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本项目亦从分子水平出发,利用AFLP分子标记的方法对抗病品系与感病品系“舞美×M9”的性状分离F1后代群体进行分析,初步筛选与苹果轮纹病基因相关联的分子标记,为早期辅助育种等提供理论依据。1通过对自然条件下不同抗性植株叶片中总酚含量及防御酶(POD、PPO、PAL)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抗病植株的酚含量及各种防御酶活性从4月到7月一直处于升高趋势,在5、6月份期间超过感病植株,在侵染高峰期7月份达到最高值,而感病植株在植株早期(5、6月份)酚含量及酶活性就达到高峰,随后呈现下降趋势;且对于各类抗性物质的最高值抗病植株>中感植株>感病植株。2通过对不同抗性植株接种处理研究,结果显示接种轮纹病菌均可明显激发抗性物质的变化各类抗性物质均值、最高值规律为抗性植株>中感植株>感病植株;且抗性植株的抗性物质比中感和感病植株维持较长的时间。3在整个接种测试周期上总酚含量与感病程度呈显著相关性,抗病植株与中感植株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感病植株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某些阶段和时期,防御酶的活性与抗病性也存在着显著相关性。PAL活性接种后第7天至21天阶段中抗病植株与中感植株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感病植株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 PPO活性在第14至21天阶段,抗病植株与中感与感病植株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OD活性在第21至28天时抗病植株与中感与感病植株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数据可以看出PAL是发生变化最早而且保持时间最长的,POD却相对较晚。4通过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及苹果叶多酚提取物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实验,说明多酚类物质对轮纹病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中100mg/mL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抑制率达30%以上。5本研究以“舞美×M9”的13年生杂种感抗病分离群体为研究材料,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筛选与苹果枝干抗轮纹病性状基因距离较近的标记。在所筛选的64对AFLP引物组合中,其中E4/M4抗病单株上的交换率最低,为10.7%,在抗病群体中定位到一个与苹果枝干轮纹病抗性相关的标记命名为:R4-4,分子量约为460bp。
其他文献
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发现较晚,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其5年生存率仅为10%左右,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其死亡率高的原因之一是由于肿瘤的转移,很多
癌症在世界范围内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增长。由于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无法显著地改善治疗效果,因此迫切地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利用肿瘤微环境治疗肿瘤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此,我们设计合成了一种肿瘤微环境响应性的复合铁锰硅酸盐纳米颗粒,其可以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并诱发铁死亡来杀死肿瘤细胞。复合纳米颗粒以PEG修饰后的铁锰硅酸盐纳米颗粒为载体,负载了一种生长转化因子受体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