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分文献综述和临床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分为两篇。第一篇题目为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主要从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影响吉非替尼敏感性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第二篇较系统地论述了肺癌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吉非替尼治疗肺癌有其相对的优势人群,西医既往的研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临床因素以及微观的相关分子标记物的检测来预测吉非替尼的疗效,但令人困惑的是,西医所谓的吉非替尼治疗优势人群并不能完全从治疗中获益,而非优势人群中也可有少部分患者临床获益,并且EGFR基因检测由于受到临床条件及患者经济状况的限制,很难得到临床推广。中医学能否从宏观的角度解决这些难题,从这些受益人群中寻找出辨证规律,为吉非替尼更高效治疗和扩大临床适应症提供有力依据呢?有研究证实,中医宏观辨证分型与吉非替尼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这种辨证分型相对于西医的相关分子标志物检测更易于临床医师的掌握,易于患者接受,且经济而无创伤。但由于中医界在肺癌的辨证分型方面,多依靠症状和体征以个人经验来划分;在临床科研方面,样本量不足,样本选取随机性差,尚未被国际肿瘤学界所认可,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今后应在建立标准统一的肺癌证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病例数,开展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吉非替尼治疗肺癌疗效相关性的循证医学研究。临床研究部分是吉非替尼治疗58例EGFE突变晚期肺腺癌疗效与中医寒热病性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吉非替尼治疗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疗效与中医寒热辨证属性的相关性,观察晚期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治疗前后中医寒热证候演变规律,以中医理论验证吉非替尼的寒热属性,并探讨吉非替尼优势人群寒热宏观辨证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1例,采集中医证候信息,并按照证候特点进行中医寒热辨证分型。其中2名患者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研究,1名患者失访,最终有58例患者完成本临床观察。58例患者分为寒热两组,其中辨证属寒组38人,辨证属热组20人,入选后分别记录性别、年龄、分期、吸烟状况、KPS评分、原发肿瘤大小、转移部位肿瘤大小、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两组分别给予吉非替尼250mg,每日早餐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其他治疗相同。以患者开始口服吉非替尼的日期进行统计,治疗30天观察其中医寒热辨证属性变化、复查胸部CT等检查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其他相关指标并记录。结果:经吉非替尼治疗30天后中医辨证属寒组有效率高达86.84%,疾病控制率92.11%;辨证属热组有效率达45.00%,疾病控制率60.00%,两组在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对中医辨证属寒的晚期肺腺癌患者疗效较好;经过吉非替尼治疗后,患者中医辨证属性逐渐由寒转热;根据以证测药理论,吉非替尼可能属温热药物,临床研究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多中心、随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