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以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待区域,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特定地域的空间关系方面。城市作为区域空间构成要素,承载着集聚的人口和产业,且作为区域内要素聚集的洼地,必定以区内的环境为发展基础。正因为此,本文构建了城市化模式分析的基本框架,即把环境、人口、产业纳入区域城市化模式分析之中,从系统论的角度展开分析,这不但是分析的必要,也是体现地理学逻辑一种方式。对区域内的诸多基础要素,如果缺少合适的制度安排,就会如散沙而不能聚合为发展的力量。城市化模式也是如此。所以,本文的城市化模式分析也增加了制度支持系统,体现出分析的全面性和逻辑性。绪论部分,主要通过对城市化和主体功能区划背景分析,提出城市化所面临的现实矛盾,并由此引出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的城市化模式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综述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及城市化模式的研究现状,确定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思路方法。作为对全文的一个概念构架,设定研究目标,框定主要分析内容。第二章即基础理论部分是后文分析的学科理论和逻辑基础,通过对城市化的分析,以及主体功能区划、区位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增长极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的分析,构建了全文分析的理论基础,以期指导针对主体功能区划下抚松县的城市化模式研究。之后构建了城市化模式的逻辑分析框架,以为抚松县城市化模式分析指出具体分析路径。按照城市化模式的分析框架,本文第三章主要从区域产业、环境、城市化等方面分析抚松县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基底,得出抚松县必须走生态经济的城市化模式的结论,这部分是第四章城市化模式构建的基础分析部分,也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之一。第四章是本文的最核心部分,按照城市化模式分析路径,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为基础,分析得出了抚松县的生态功能区分区,也是城市化发展的生态空间框定。以此为基础,后文逐个分析城市化空间安排、人口、产业安排和制度体系设计。由抚松县城市化模式构成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适合于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城市化模式的构成内容。第五章得出本文研究的相关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