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癌症治疗中,光学治疗凭借其良好特异性和非侵入性治疗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光动力学治疗(PDT)方面,其使用的是特定波长的光源对肿瘤组织附近进行光照,然后光敏剂在光照的刺激下吸收光子能量,并将能量转移至附近的氧原子中,从而产生一种高氧化活性的单线态氧(1O2)。这种高活性氧能够有效的氧化癌症组织内的生物大分子,直接产生细胞毒素而导致肿瘤细胞受损进而凋亡。肿瘤的光热治疗(PTT),是利用光热试剂在光照的激发下通过放热的非辐射形式释放能量,从而达到肿瘤的治疗目的。相比较于PDT,光热治疗是一种不需要氧原子参与的治疗方式,非常适用于极度乏氧的肿瘤环境。而近几年报道的一种新颖光学治疗方式,光化学内化(PCI),其基本原理相似于PDT。它使用的是一种光刺激响应性的纳米载体。类似地,通过光照激发其能产生单线态氧,随后破坏纳米载体膜,最后将其解离并且使其内部负载的化疗药物或者基因蛋白等全部释放,之后便可实现肿瘤的定点特异性治疗。本论文基于pH敏感链段聚N,N’-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在不同的pH环境下实现亲疏水性的转变,从而构造了一个pH敏感双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利用光敏剂原卟啉IX的荧光聚集淬灭的性质实现一种于中性环境中表现出光热效应,而于弱酸环境下展现出光动力学治疗以及对药物可控释放。1.通过 RAFT 聚合,我们合成了一种 P(OEGMA-co-ABEMA)-b-P(DPA-co-PpIX)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其中嵌段P(DPA-co-PpIX)是一种具有pH响应性且共价键合有光敏剂的链段,P(OEGMA-co-ABEMA)由亲水性的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和带有醛基功能基元的单体(醛基功能基元用于后续组装体壳交联,此处用的单体为4-甲酰苯基氧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得到的链段。将此聚合物组装得到纳米胶束后再用交联剂9,10-氨乙氧基蒽(An-2NH2)将其组装体壳交联。最后研究壳交联纳米胶束的稳定性以及其pH敏感性,另外对其在光照条件下表现出的光动力学效果和药物释放的能力也做了相应的测试。2.通过简单的合成制备了两种端基含9-蒽酚基结构化合物,分别命名为ACB和ACMA。期间重点研究了小分子ACB中氨基甲酸酯基结构互变异构的特征。在实验过程中使用五氟苯甲酸(PFBA)作为氢键的供体,通过小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影响ACB中氨基甲酸酯基互变异构的平衡。并且还探讨了 ACB小分子化合物在三乙胺(TEA)的条件下其端基(9-蒽酚)与苄胺/苄醇发生交换反应的相关实验。最后利用RAFT聚合方法得到以ACMA为单体的共聚物,在此聚合物PEG-b-PACMA体系与苄胺/苄醇的交换实验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作为对照实验,发现在聚合物体系中9-蒽酚端基分子能与苄胺/苄醇分子间的交换反应更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