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再利用方法的西安近现代建筑保护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近现代建筑因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功能需求而面临着严峻的生存问题,诸如使用效率低下、荒废、被拆除、被违法占用等。优秀的近现代建筑不仅自身拥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它们往往还是城市的名片,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特色,因此保护优秀的近现代建筑不仅可以继续发挥此类建筑的价值,还有助于避免千城一面的现代城市建设。从近年来的近现代建筑保护案例来看,单一的“文物式保护”会导致建筑丧失其基本属性即使用功能,进而导致建筑活力的丧失而变成“博物馆里的展品”。近现代建筑保护的重要动力来源于其自身的使用价值,在进行近现代建筑保护时将建筑物的再利用与保护有机互动的结合起来,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增强建筑活力,才是近现代建筑可以强有力继续生存的根本之道。本文通过对西安主城区范围内不同时期的近现代建筑典型案例进行调研分析,整理并总结各调研案例的再利用保护方法及存在的现状问题;通过对近现代建筑再利用保护原则、影响要素等的探讨,对西安近现代建筑从再利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保护的措施,揭示不同使用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可再利用保护的方法和未来的使用前景。在符合西安市城市建设文化体系的基础上,为激活近现代建筑、建设西安市城市风貌和恢复城市记忆提供支持。全文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国内外建筑再利用保护方法研究与发展动态,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框架与方法等。第二章西安城市发展及建筑的演变,主要阐述了西安城市建设发展历史,西安近现代建筑不同时期的演变,西安近现代建筑的类型,近现代建筑价值分析等。第三章再利用方法的解析,阐述了再利用保护方法的起源,内涵,优点等,并对再利用保护的优秀案例进行了解读。第四章西安近现代建筑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解释了案例调研的内容与方法,并对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归纳各典型案例的再利用保护方法;同时阐述了近现代建筑存在的现状问题。第五章西安近现代建筑再利用保护方法及应用研究,对再利用保护的原则与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构建了再利用保护方法的基本框架,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再利用保护方法。第六章西安近现代建筑再利用保护方法的应用研究,以陕西老钢厂为例,对近现代建筑再利用保护方法进行了应用。第六章结论,对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进行了阐述。近现代建筑作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体系的重要组成,是城市文脉传承的重要因素,是市民生活的记忆地标,影响着城市文化及空间特色的内涵表达,记录着城市演变的轨迹,也是城市发展连续性的证明。西安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现代历史上也遗存了许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在现代城市发展要求下,如何对这一类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对于维持城市整体文化特色,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的安全、舒适是满足道路基本功能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的高潮期,然而许多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的建设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步行空间除了承担交通
在我国建筑业越来越重视建筑节能的今天,对其他国家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有助于给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借鉴意义和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澳大利亚由于其与我国建筑市场的贸易和地缘
本文结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及模型,研究消防站的空间布局问题,以求探索出一种新的能使城市消防站空间布局趋于优化的规划思路与方法。 以安徽省六安市为例进行案例
本文以居住区景观研究为中心,通过对合肥市某大型房产网站上511则市楼盘网络广告的文字信息和491张广告图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开发商、消费者和居住者的问卷调查,比较三者对景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随着其产业规模的饱和以及用地需求的增加,单纯以工业为主的用地发展方式与综合城市化发展需要产生冲突。苏州高新区也正由过去相对单一的工业中心转变为服
住区户外环境中心区—“住区的客厅”,是人们在住区内相互交往的一个主要场所,是塑造住区户外环境的关键。然而,不同的气候环境促成人们不同的户外交往习惯,气候特点作为户外
工业社会以来,产业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地球上“温室效应”的产生,是由于人类毫无节制的消耗着非可再生能源,有害气体二氧化碳等被排放,从而导致了灾害性气候的频繁发生和人类生
新农村建设是进行城乡统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历史背景、文化底蕴等因素,决定我国农村差异性很大,新农村建设要因地制宜。漓
为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调控作用,必须抓好规划编制和实施监督两个关键环节,并应以规划的实效性作为最核心的衡量标准。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领域较少对规划在城市发展和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