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紧张,填海造陆是增加城市空间的解决方法之一。疏浚土作为一种方便取材且低成本的吹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填海造陆工程中;但疏浚土(淤泥及粉质黏土类)强度低,含水率和孔隙比高,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会对地基上部建(构)筑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吹填后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堆载预压联合强夯加固方法能够逐渐将孔隙水排出,减小孔隙比,提高有效应力和地基承载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紧张,填海造陆是增加城市空间的解决方法之一。疏浚土作为一种方便取材且低成本的吹填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填海造陆工程中;但疏浚土(淤泥及粉质黏土类)强度低,含水率和孔隙比高,容易发生较大的变形,会对地基上部建(构)筑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吹填后的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堆载预压联合强夯加固方法能够逐渐将孔隙水排出,减小孔隙比,提高有效应力和地基承载力,是疏浚土地基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关于吹填疏浚土地基堆载预压联合强夯加固方法仍然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建立了单竖井地基排水固结解析模型,上下皆为半透水边界,相比已有解析模型,更切合工程实际;通过边界半透水系数的选取,透水边界可以退化为完全不透水边界或完全透水边界,该模型更具通用性。采用分离变量法进行求解,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研究吻合,然后研究了排水边界、井阻效应和吹填疏浚土性质对超孔压分布和固结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若竖井上下边界中有一边界排水条件良好,则另一边界排水条件变化对地基固结度影响较小;若竖井上下排水边界中有一边界排水条件较差,则另一边界渗透性对于固结影响明显。竖井的井阻随时间变化系数aw在10-7s-1量级对最终固结度有着显著影响。疏浚土渗透系数仅在5×10-10 m/s以下时对固结有较大影响。涂抹效应对固结的作用体现在整个固结阶段。之后建立了吹填疏浚土地基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有限元模型。模型通过将塑料排水板等效为砂墙,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二维,同时考虑了吹填疏浚土的非线性、井阻效应以及涂抹效应。文中分析了排水板布置间距、排水板长度、分级加载量、加载间隔时间、总加载量对于地基超孔压、孔隙比以及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排水板的插入深度对疏浚土的加固效果影响显著,排水板应该尽量穿过渗透性较低的土层。减小排水板的布置间距可以有效缩短横向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土体固结速率;但排水板布置间距不会影响地基最终固结度。加载过程中,采用均匀的单级加载量以及间隔时间有利于地基整体的安全性。若需要增大荷载总量,则应增大堆载间隔时间或者增加堆载级数。在吹填疏浚土地基堆载预压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地基强夯有限元模型。模型使用冲击荷载模拟夯击过程,使用无限元吸收边界模拟模型边界。结合相关规范以及类似工程实测数据,确定了与数值计算结果切合的有效加固深度判别标准以及停夯标准。之后,分析了夯击能、夯锤落距、夯锤尺寸、夯击次数、砂垫层厚度等因素对于夯沉量以及有效加固深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类似地质条件的场地,采用1400 kJ左右能级的夯击能既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又能达到最佳的加固效果。相同夯击能时,相较于轻锤高击,重锤低击的夯沉量更大。在规范允许的夯锤面积内,夯锤形状对加固区域几乎没有影响。垫层对强夯加固效果产生巨大影响,对于吹填疏浚土地基,将垫层设置为1.5~1.75 m较为合适。以湄洲湾浦头作业区地基处理项目为工程背景,引入价值工程方法对该项目的可行方案进行价值分析及成本管控,确定本文研究方案为最优方案。将堆载预压联合强夯地基处理技术应用于该地基处理工程,提出地基处理初步设计建议,结合进一步的数值计算模拟,为该泊位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从项目安全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对堆载预压联合强夯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风险识别及风险等级评定,并提出风险管控措施。
其他文献
慢性牙周炎是造成全球慢性疾病负担的两种最重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以手工清创、修整牙周组织外形以减少菌斑滞留为主,常见的辅助药物也集中在抗菌作用上,如盐酸米诺环素等药物。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机体自身炎性反应对牙周组织破坏的影响越来越受重视,相应的免疫调节药物也逐渐被应用于控制牙周炎性反应,有可能成为未来牙周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整合素α9(ITGA9)是细胞膜上
Ti-6Al-4V钛合金因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耐热性能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钛合金在低温变形条件下变形抗力大、在高温变条件下变形温度高易氧化、应变速率敏感性较高、可加工窗口期较窄等特点,导致钛合金组织、性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难以控制。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的多向压缩大塑性变形技术能在不改变外观形状和尺寸的前提下获得较大的累积应变量而细化晶粒,从
尼龙6(PA6)是一种通用半结晶型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加工性能,应用广泛。但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领域对材料耐热性要求高的环境下使用时受限。基于马克三原则提高复合材料耐热性能的理念,通过分子设计合成系列二元共聚物耐热剂,探讨其合成动力学,为新型大分子耐热剂的合成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引入刚性结构制备大分子耐热剂策略,限制PA6分子链段的运动;在刚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氢键诱导结晶策略,构建新型
从丰富的植物资源宝库中寻找干预、治疗代谢性疾病及慢性病的活性天然产物一直是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系统研究了梣属植物(Fraxinus Linn.)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和桑属(Morus Linn.)植物鸡桑根(Morus australis Poir.)的化学成分及其对代谢性疾病、慢性病(包括肥胖症、糖尿病、肝损伤及某些癌症)的影响,以期为以上两种植物资源的
行为规范在刑法学上的基础性地位一直没有落实,这根源于新康德主义的自上而下向度。要克服新康德主义刑法学的价值独断主义和规范认知主义,就必须在生成论和主体间性哲学之上重建行为规范观。新行为规范观至少包含以下要义:行为规范是生成的,应消除自然犯与法定犯之区分所隐含的误区;行为规范是独立的,不应以所谓法秩序统一性原理否定其独立性;行为规范是先在的,不仅在逻辑上而且在事实上先在于制裁规范,这为科学评判违法性
客船安全性设计中,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是解决安全问题的首要目标和任务。紧急情况发生时,使处于危险区域的人员快速、安全地疏散到指定的安全集合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因为客船内的乘客多为异质性人群,个员间的差异性涉及了性别、年龄、身体尺寸、移动性及决策行为等方面,极大地增了人群疏散过程的复杂性。同时,由于客船内部舱室连通复杂、人群数量众多、各类人员应急路线及任务也不尽相同,再加上紧急事故发生时常伴有船
现代海战中反潜技术的提升,使得潜艇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受到水下武器的严重威胁。然而由于水下爆炸载荷与潜艇结构的复杂性,现有研究对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潜艇结构毁伤特性的认知仍有不足,严重制约着现代潜艇抗冲击能力的提升。水下爆炸实验是最可靠的研究手段,本文以水下爆炸中潜艇的安全性为工程背景,以水下爆炸载荷与潜艇加筋圆柱壳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缩比模型实验辅以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水下爆炸冲击波与气泡载荷作用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