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Si作为海洋浮游植物优势组分-硅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海岸生态系统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硅(Biogenic Silica)主要来源于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生物硅的积累反映了上层水体生产力长期和空间的变化。同时,对生物硅的生产、溶解、埋藏的研究有助于系统了解整个海洋环境中的硅循环,并认识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碳循环。悬浮颗粒态生物硅的测定目前还没有标准方法,本文在Ragueneau等(Ragueneau et al.,2005. A new metho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biogenic silica in suspended matter of cosastal waters: using Si:Al ratios to correct for the mineral interference.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5,697-710.)提出的三步提取法基础上做了一些实验条件的对比研究,并针对醋酸纤维膜的干扰提出了改进方法:增加一步NaOH提取,用第三步的Si/Al比值来扣除非生物硅的干扰, BSi计算公式为:[BSi] = [Si]1 + [Si]2– [Al]1*(Si:Al)3- [Al]2*(Si:Al)3([Si]1、[Si]2、[Si]3分别代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释放Si的平衡浓度,[Al]1、[Al]2代表第一步、第二步释放Al的平衡浓度,(Si:Al)3代表第三步释放的Si/Al比)。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一组黄海的平行样,得到生物硅的含量0.94±0.05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5%,非生物硅的含量27.48±2.80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0%。t检验表明,四步提取法与原文献的三步提取法(样品用聚碳酸脂膜过滤)无显著性差异(置信度99%)。对胶州湾2002年10月小潮,2003年5月大、小潮共3个航次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讨论了PBSi及其相关因子的分布和关系。胶州湾表层水体的PBSi平均含量为2.19μmol/L,与世界其他海区相比,处于中等水平。PBSi与溶解态硅酸盐有较好的相关性,与悬浮颗粒物含量,颗粒有机碳一定的相关性。PBSi含量的季节差异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有着密切关系。对2002年9月东海PN断面的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及非生物硅(LSi)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讨论了长江输入的影响。PN断面PBSi含量的范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