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L-色氨酸高产菌株非理性筛选与理性构建

来源 :大连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色氨酸(L-tryptophan,L-trp),作为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中第二大必需氨基酸,是多种重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前体,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以及饲料等多种行业。随着L-色氨酸国内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使其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微生物发酵法因其原料易得、廉价、终产物纯度高、易于提取和绿色环保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L-色氨酸的生产。其中,大肠杆菌作为应用广泛的模式菌株,因其遗传背景清晰、遗传改造简单、繁殖较快及容易培养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化商品的代谢工程改造中。在菌株改造方面,理性改造和非理性筛选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在传统化学诱变基础上,结合理性设计对L-色氨酸菌株进行构建。首先,以大肠杆菌野生型MG1655为出发菌株构建L-色氨酸生产底盘细胞。其次,通过等离子体诱变(ARTP)技术获得L-色氨酸高产菌株,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对其遗传背景进行机理解析。最后,通过转录组学结合代谢工程手段指导理性改造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以大肠杆菌野生型MG1655为出发菌株,通过敲除基因组上色氨酸吲哚裂解酶基因tna A,过表达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合酶基因aro Gfbr与色氨酸操纵子trp EfbrDCBA构建底盘细胞TD0,其摇瓶发酵L-色氨酸产量达到0.3 g/L。(2)构建L-色氨酸生物传感器p Trp-GFP,对ARTP诱变后的菌株进行高通量筛选,筛选得到一株L-色氨酸高产菌株TD,其产量在摇瓶发酵中达到了1.4 g/L。(3)提取菌株TD基因组,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与大肠杆菌野生型MG1655基因组进行比较,确定其突变基因位点及类型。通过对部分突变基因进行回复突变,分析L-色氨酸高产机制,为TD菌株的理性改造提供依据。同时对菌株TD与TD-rpo S(rpo S基因回复突变菌株)进行转录组学分析,进一步对TD菌株的理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4)基于基因组学与转录组学数据,结合TD菌株以及回复突变菌株的发酵结果,从L-色氨酸分支途径、分支酸合成途径与磷酸戊糖途径三个模块对TD菌株进行一系列改造。最后得到L-色氨酸产量极显著提高的菌株TD020,其产量达到4.2 g/L,转化率为9.01%。
其他文献
喜树碱(Camptothecin,CPT)是一类具有抗癌作用的单萜类吲哚生物碱,在医学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应用。目前喜树碱主要从我国特有的珙桐科落叶乔木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中分离提取,然而天然喜树碱在喜树中含量极低,即使在含量最高的嫩叶组织中也仅千分之几,此外,喜树已成为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天然资源有限,致使喜树碱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喜
学位
本论文以三醇类人参皂苷Re为底物,采用酶转化和金属离子催化联用的二步法,催化转化制备人参皂苷Rh1组(包括20(S)-Rh1、20(R)-Rh1、Rk3、Rh4等,简称Rh1组)为目标,研究了各步骤中的催化反应条件,并对产物进行了组成分析和纯化。选取Absidia sp.P39r菌株产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产酶发酵条件:以人参为诱导物,诱导物添加量为25%(V/V),发酵时间为6 d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宫始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壁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现如今,这些具有千年历史的壁画正遭受着来自自然、人为等的损坏。基于对现存永乐宫壁画的研究,提出"永乐宫"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必要性,并探索出其界面视觉设计,给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以及便捷性的操作,从而确保永乐宫这一艺术瑰宝能够得到保护和传承。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近年来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等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因而天然有效的食品抑菌剂的开发变得格外重要。含硫香料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添加剂,不仅是食品中常见的风味物质,同时还具有抗菌等功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选取亚抑菌浓度的异硫氰酸苄酯(benzyl isothiocyanate,BITC)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其作用下副溶血性弧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ene Onto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