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 :南昌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ul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在赣江干流共选择了12个典型断面,于2019年1月、4月和7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赣江干流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采样。采用多元统计法分析了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建立B-IBI指数评价体系对赣江干流水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并通过典范对应法识别影响底栖动物的主要环境因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赣江干流的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积累了数据基础,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调查期间共检出底栖动物24种,其中以软体动物为主要类群,11种,占比45.8%;水生昆虫次之,6种,占比25%;寡毛类4种,占比16.7%;其他类群仅3种,占比12.5%。年平均生物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9ind./m~2和46.82g/m~2。赣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种类数在不同水情期的变化为1月枯水期>4月丰水期>7月洪水期,在不同河段上的变化为上游>中游>下游。调查期间在赣江干流多样性指数中香浓威纳指数的范围全年在0~1.741之间,丰富度指数在全年的范围为0~1.884;均匀度指数在全年的范围为0.323~0.975,。对于多样性指数不同水情期的平均值变化为枯水期>丰水期>洪水期;聚类分析显示,赣江干流12个典型断面可以分为4组,组内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组间差异较大。断面之间的差异与赣江干流水文条件及水生生物等条件相关。B-IBI指数体系的评价结果显示赣江干流的健康状况整体上处于一般状态,在空间上的差异较大,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的断面有GJ2#(章水)、GJ3#(储潭)、GJ4#(万安水库)、GJ6#(吉安滨水公园)和GJ11#(赣江南支),占比41.7%;一般状态的断面有GJ5#(罗塘),占比8.3%;剩下的6个断面GJ1#(贡水)、GJ7#(峡江水库)、GJ8#(拖船镇)、GJ9#(小港)、GJ10#(外洲)和GJ12#(赣江北支)的健康状况均处于差或者极差状态,占比50%。应用CCA(典范对应分析)方法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影响赣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水环境因子呈显著差异,枯水期影响赣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总氮TN、可溶性氮DTN、电导率、溶解氧;丰水期影响赣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透明度、电导率、溶解氧和水温。整体来看,营养盐、电导率和溶解氧是影响赣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企业转型的发展,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在实践中使得女工工作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女工工作面临诸多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变化,适应企业
随着旅游业被确定为幸福产业和高质量旅游发展的提出,旅游市场急需高质素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学生作为教学中的重要主体,其学习投入直接影响着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学习投入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国内外学习投入及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相关文献,将学习投入维度划分为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三维度。在学生发展理论和学生参与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国内外经典学习投入量表和对旅游
在当代,数字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信息革命,信息传播的媒介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使得实体博物馆的存在意义发生了转变。传统实物
在当今我国能源问题日益凸显和能源结构转型刻不容缓的背景下,发展新型核能系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熔盐本身同样具有良好的热膨胀反应性能,具有设计和发展自然循环熔盐反应堆
搅拌是化工工业中常用的操作单元,搅拌槽内结构受力情况及流体流动情况对化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生产有着重要影响。挡板、桨轴等构件受流体冲击作用产生形变,形变影响周围流体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国家和高校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也都在探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本文从人际关系、心理沟通、教育载体等层面入手,寻求思政教育的艺术
连续油管侧钻开窗是石油开采、开发过程中提升油气采收率、同时也是提高油气产能非常重要的手段。这种技术投资少、经济效益高,不仅能够缩短钻井的工艺周期,而且可以节省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