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加之都市生活人群寻求释放压力的意愿逐步提升,农村以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旅游选择的目的地。乡村生态旅游迎合了久居城市的人们对宁静清新环境的向往和回归大自然的渴求,其返朴归真、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乡村生态旅游领域也成为了当前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方向。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趋势,以及当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凸现出来的旅游发展规划缺失、农村生态环境破坏、后期管理运营不善、对游客吸引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梳理旅游生态及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等相关理论,查阅国内外学者不同时期乡村生态旅游的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典型案例,借鉴国内外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重点选择我国中部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资源枯竭型城市——D市为研究对象,对该市近年来实施的“市场主导、农户参股、政府奖补”乡村生态旅游的“乡村园博”模式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乡村园博”模式的实施现状及发展路径,总结“乡村园博”模式取得的阶段性成效,提出持续发展“乡村园博”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后续改进的方略。通过研究分析,本文认为,乡村生态旅游是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和实施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人们根据各自需求自愿选择的一种集休闲观光、乡村体验、寓教于乐和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等内涵的新型综合性旅游活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可以为城市生活人们亲近娴静自然环境、感受纯朴乡土风情、学习传统乡村文化、释放紧张工作压力提供全新途径和载体,为乡村振兴发展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促进乡村陈规陋习改变创造重要机遇和渠道;而“乡村园博”模式的乡村生态旅游,基本符合当前乡村振兴和生态富民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可以满足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和增收致富的期盼与需求,能够实现当地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不失为一种实现“城乡优势互补、资源和谐共享、多方合作共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理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