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72—前497年)古希腊数学家、哲学家。庄子同毕达哥拉斯所处的时代差不多。二人分别是中困和古希腊传统美学的先驱。他们的美学思想集中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美学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和西方传统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在相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和文化背景之下,两位思想家所产生的美学思想究竟有什么异同,只有对两位思想大家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二人在美学问题上的不同探索,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二人美学思想异同。而研究二人美学思想的异同,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中西方在美学领域的不同思维,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庄子和毕达哥拉斯二人的美学思想进行比较和研究,具体分析了二人在美的本体、美的形式、美的价值、审美教育四个方面的异同点。庄子提出了“道”为美的本体,他的美源于道,作为宇宙本休的“道”是最高的、绝对的美。毕达哥拉斯则提出了“数”为美的本体,数是事物生成的原则,是事物的组织原则,“数”的和谐、比例就是“美”。在美的形式上,二人也有各自观点:庄子推崇“道法自然”,提出“大美之美”,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即存在与大自然之中。毕达哥拉斯提出“美在和谐”,并将和谐运用到宇宙学、音乐、艺术当中。在美的价值上,庄子重自然和非功利性,他认为自然无为即是美,而且是最高的美;毕达哥拉斯重形式和理性,认为美在于物体的形式,数是与理性相联的。在审美教育方面,庄子具有“轻功利、重本真”的特点,毕达哥拉斯开创性地提出了“艺术对人有心灵净化作用”。不同的时代背景,孕育了不同的美学观点,而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又赋予其思想以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二人美学思想的异同,从中也反映出中西方审美的不同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