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犯罪特征主要体现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犯罪趋势逐年递增、犯罪方式不断增多、查处难度加大等。在司法适用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疑难问题。首先,客观方面要件要素的疑难问题。主要包括犯罪对象、行为方式和客观方面情节的认定。在犯罪对象部分,对“食品”、“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有毒、有害”的理解进行了论述。“食品”是本罪在适用过程中的首个争议焦点。食品不仅包括加工食品,还包括食品原料、食品农产品、保健食品等。包括供人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冒充食品但实质不适宜食用的物质;在经营场所售出的食品或是自产自销的食品等。“非食品原料”相对于食品原料,用于食品加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非食品原料的一种,两者的关系是包容与被包容,且非食品原料范围远远大于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的认定标准主要以鉴定为主,不鉴定为辅。行为方式主要是对“销售”、“掺入”进行界定和分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规定了两种销售行为。第一种是指在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第二种是指明知是掺有有毒、有害的食品仍要销售。“掺入”应作扩大理解。包括渗透、浸泡、洗涤、涂抹,甚至包括反向析出。其次,主观方面要件要素的疑难问题。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主观方面仅为间接故意还是包括直接故意。在适用“明知”时需要主客观相结合,从食品成色、气味、进货渠道、购买价格等方面综合判断。再次,共同犯罪的疑难问题。提供屠宰帮助行为和流通者是否构成共犯需根据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是否具有可支配性来具体判断。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行为是否构成共犯需分为五种情形讨论:第一种情形不构成犯罪;第二种情形构成非法经营罪;第三种情形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帮助犯;第四种情形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正犯;第五种情形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片面共犯。最后,与相关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分的问题。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构成要件为基本框架,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相比较。
其他文献
<正>塑料行业是全国39大类产品之一,多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发展。2011年,塑料制品产量为5000多万吨,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塑料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2011年上半年为1161
<正>为什么有"留人难"问题的存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是决策水平和人才素质的竞争,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的员工,可谓是企业的灵魂和实质。而由于
民国教育经费制度述论张元隆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无论是数额确定、筹措清理,或是管理使用、监督体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育的建设规模和发展
在文博会刚刚落下帷幕之即,本文着手从文博会历届发展概况的视角对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探究。在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内容及其在国内发展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深圳历届文
黑格尔的思想对杜威所提出的著名论断"艺术即经验"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黑格尔的辩证统一思想"愈合"了杜威精神上的"创伤",杜威强调对艺术社会与历史层面的了解,艺术是在某
联苯胺重排是N,N'-二芳基肼在酸催化下生成4,4'-二氨基联苯的反应.对该重排反应曾有π络合物和极性过渡态两种代表性的机理.但通过同位素效应动力学研究确定该重排反应是σ迁移
<正> 用一规定的钢球,向夹紧于压模内的试样施加压力,直到试样开始产生裂缝为止。此时压入深度,即为杯突值。此试验为杯突试验。
本文综述了低价钛试剂引起的还原及还原偶联反应。
沼气是一种高热值、高品质、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主要是通过厌氧发酵使植物秸秆和牲畜粪便等有机物还原而成的。但目前沼气工程推广的最大技术难点是我国北方地区普遍存在的
众所周知,日语的词性转换多样,尤其是拟声词、拟态词尤为典型。像「ごろごろしている」看似动词的表现形式,其实是从拟态词转换而来的。许多语言学家把日语辞典上定义的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