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是消化科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居高不下,其某些病理类型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内镜下的息肉切除有助于从病变萌芽到发展时期直接降低恶变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多年来,由于各地区结肠镜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医疗配备设施的不断完善,经结肠镜下摘除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不二选择,但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行息肉摘除术中或术后患者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各类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灼伤、人工溃疡等,故术后的治疗、护理等对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预防及有效控制术后各类并发症、减轻患者自身不适感觉、缩短住院时长等有着重大意义。西医对于息肉术后治疗措施无明显针对性,主要为注意饮食及休息或运用抗生素、止血剂等,大多数是症状发生时的急救措施,而祖国医学中有内、外治法相结合,可运用传统中医思想,从患者个体差异情况及息肉切除并发症的发生机制特点,从整体及局部两方面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患者负担,故本研究通过观察口服肠息肉术后方及中药保留灌肠法对息肉术后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控制情况来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探索其作用机理,为息肉术后的延伸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65例深圳市中医院脾胃科内诊断为直肠及(或)乙状结肠息肉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护理、补液等基础治疗,治疗组术后额外口服肠息肉术后方及中药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大便性状未达标率、大便隐血、腹痛腹胀情况及复查肠镜时创面粘膜情况等指标,并进行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大便性状未达标率比较,治疗组极低,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一次大便隐血无明显差异,复查前最后一次治疗组大便隐血均为阴性,优于对照组8例阳性(P<0.01);术前及术后一小时腹痛、腹胀情况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三天及第五天观察两组患者组内比较腹痛腹胀例数均较前减少,组间对比治疗组腹痛腹胀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但腹痛指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第三天腹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评价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当日创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复查时所见治疗组粘膜评价优于对照组,且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口服肠息肉术后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治疗息肉切除术后,可通过影响全身环境及局部创面组织明显促进肠道粘膜术后修复,预防、控制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