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伦敦的100个历史遗迹》(A History of London in 100 Places)的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源文本取材于历史,从100个遗迹入手,讲述了伦敦从罗马帝国时期的“伦底纽姆”(Londinium)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历尽2000多年的沧桑与辉煌。笔者重点选取了其中第六章至第九章内容(共计27190字左右)作为本文的案例分析对象,通过梳理该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翻译策略和解决方案。本文着重从“译前准备阶段”和“翻译案例分析”两个角度展开论述。在译前准备阶段,本文以德国功能学派代表人赖斯提出的文本类型学为理论依据,对源文本的文本类型,文体特征以及译文预期功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在“翻译案例分析”这一章里,本文通过梳理翻译过程中的难点,结合部分具体案例分析,从专有名词的处理、长句的拆分和重组、直译与意译并用、被动与主动的转换等几个层面入手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对任务的描述和案例分析,报告得出以下结论:1.译前的分析和准备是十分必要的。译前准备阶段可能涉及源文本类型、语言特色、写作风格的分析以及翻译理论和策略的选择等等。2.历史题材文本中涉及大量蕴含文化背景的史实叙述和历史典故。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往往会对译者和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译者不但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还应当在译文中适当地增加相关的文化背景以便目标读者有效地接收信息。3.英汉思维和表达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如从这个角度入手,很多表达上的难题便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