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已成为时下全球性热点问题,其爆发机制独特,影响范围深远。尤其危机在美国金融市场成熟严密的监管体制下爆发,更引起学者对中国抵押贷款市场风险防范机制的反思。
本文在对经济背景、制度背景深入考察的基础上,剖析了本次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的机理。文章运用多级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结构化金融市场中各参与方的作用,并提出导致市场各参与方表现出对市场风险的忽视的重要原因是多级委托-代理模式削弱了各委托方规避风险的驱动力,使金融系统对外部监督机制、信息披露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依赖度加大,从而极易在系统内积累巨大的隐形风险,成为危机爆发的重要诱因。
本文认为,一方面结构化金融市场中的多级委托-代理模式使复杂的金融系统运行成为可能,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得到提升,但另一方面其对信息的阻断效应与监督成本的加大效应也不可忽视。目前中国抵押贷款金融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结构相对简单,但却有不断复杂化的趋势,而各方面监督监管体制则远未成熟。首先,本文判断目前中国市场尚不具备产生“类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其次,文章认为中国房贷体系应吸取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经验,在未来的金融市场改革方向上,应注意在完善监督监管体制之前必须慎用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产品,以免造成不可控的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