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四种抗真菌药物对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感染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为临床选择高效低毒的抗真菌药物治疗PSM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①对从2008-2014年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PSM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确诊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PSM+HIV(-),第二组为PSM+HIV(+);②收集41例患者对应的PM临床分离菌株对四种常用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③分析单用这四种抗真菌药物及二期预防用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④对收集菌株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合临床疗效建立马尔尼菲青霉对不同抗真菌药物的药敏判读折点;⑤将所有资料数值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及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四种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氟康唑的MIC值范围值为1-32ug/ml,两性霉素B的MIC值范围为0.5-16ug/ml,伊曲康唑的MIC值范围为0.003-0.25ug/ml,伏立康唑的MIC值范围为0.0078-0.125ug/ml。②临床疗效:29例PSM+HIV(-)患者分别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单独用药,共2-4周,总好转率达86.2%;26例PSM+HIV(+)患者分别使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单独治疗,总好转率为57.7%,P<0.05,抗真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好转率有差异,一组患者治疗疗效较二组患者好。结论①PM临床人分离株酵母相下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与相对应临床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异同性,在临床治疗中,PM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供参考;②受试菌株对伏立康唑及伊曲康唑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已出现对二者可能耐药菌株,两组患者使用伏立康唑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使用伊曲康唑长期维持治疗可有效预防病情复发,PSM+HIV(-)组中病情较轻的患者,口服伊曲康唑也具有较好的疗效;③分离至FCZ治疗好转患者的PM所测的FCZ的MIC值较治疗无效患者低,且PSM+HIV(+)组使用氟康唑的治疗疗效较PSM+HIV(-)组差;④两性霉素B的药敏结果MIC值虽然较高,但在实际临床治疗效果中具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