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运城市X县为例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ch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与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我国广大基层农村依法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我国的政治民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1998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案》,标志着我国基层农村换届选举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但是,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该制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我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广泛推行,市场经济也获得一定发展,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也使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开始出现类似于村民委员会形式的选举;之后的1987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法案的出台,使这一制度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相关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善;1998年正式法案确立,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了基层人民的认可。X县在全国改革发展的浪潮中,也经历了这些阶段,X县属于传统农业大县,经济发展状况在运城市处于中等水平,本文以X县的村民委员会选举为例,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基层选举情况能有一个很好的代表性。2014年底,X县根据省、市统一安排,组织进行了该县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但在选举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选举程序不规范、违法乱纪现象严重、选民在选举中的积极性不高、乡镇党委政府在选举中的角色定位模糊等。如何科学分析村民委员会选举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为今后中西部农村地区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提供借鉴,就具有十分紧迫及现实的意义。  我国农村存在自身的情况特殊性,上世纪80年代,农村社会进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最终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要维护好得来不易的民主选举权利,我们不仅要看到村民委员会选举制度成立的背景情况,也要看到历经近30年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所面临的问题。在考虑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完善选举程序,使选举更加规范化;严厉打击选举中的贿选及违法乱纪现象;提高选民的民主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主体优势参与到选举中;乡镇党委政府也应从中立的角度出发,引导村民委员会选举顺利进行。  村委会选举是关乎农民利益的大事,只有多管齐下、多方联动,才能使这项制度不断完善,也才能为之后的村民委员会选举提供借鉴,使它真正体现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本质。
其他文献
工业化和城市化一直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显著标志。在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背景下,经济建设一直处于中心地位,如何使得经济和社会协调并进更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核心主
大学生求职场域是一个典型的关系结构。本文以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关系主义特色的大学生求职研究框架,并结合思辨分析和经验研究对大学生求职场域进行考
民族地区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民族地区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之一。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建设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特点,民族地区
养老模式的研究,目前学界大多集中在一些具体养老模式,譬如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自我养老,等等。但是,这些具体养老模式的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根本无法说明它们是否适合中国的现实国情,而且也不具备中国特定国情的适应性,因为无论哪个时期的社会或者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都有这些养老模式,只不过这些类型的规模、数量上多少而已。本论文认为,中国养老模式的研究必须突破家庭养老、自我养老、以房养老等具体方式的研究
二孩生育意愿主要是指育龄夫妇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愿望,它不仅包括育龄夫妇是否想生育第二个孩子、何时生育以及想要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性别,还包括形成这一生育意愿的内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