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钾调控对冬作马铃薯钙镁锰营养特性及养分平衡的影响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dn_s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冬作马铃薯生产中关于磷肥及钾肥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等参数的影响方面,但关于磷钾肥对冬作马铃薯的中微量元素营养特性及养分相对平衡的研究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通过两个大田试验,探讨不同用量磷肥及两种钾肥对冬作马铃薯Ca、Mg、Mn元素吸收特性及养分平衡的影响,以期为广东省冬作马铃薯合理施肥提供参考。试验共设置4个磷肥(P2O5)用量,即0(P0)、45.0(P1)、90.0(P2)、135.0(P3)kg·hm-2;并设置了硫酸钾与氯化钾的配比试验,钾肥(K2O)总施用量为312.0 kg·hm-2,比例为:硫酸钾:氯化钾=1:0、0:1及1:1,分别用硫酸钾、氯化钾和配施处理表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马铃薯全株镁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齐苗后17-45 d为快速积累期,在齐苗后59 d出现峰值,块茎镁积累量呈持续升高趋势;随着磷肥用量的增加,马铃薯对镁素吸收、积累及镁在块茎中分配比例呈下降趋势。镁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最终块茎成为镁的贮藏器官。供试条件下,平均每生产1000 kg块茎,植株需吸收镁0.37 kg。(2)磷肥不同用量各处理马铃薯全株钙积累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全株钙积累量总体表现为:P2>P3>P1>P0;整个生育期间,钙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例呈现:叶>茎>块茎。各处理钙在叶片中的分配比例均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但钙在块茎中分配比例随磷肥用量增加而下降,表明适宜的磷肥用量能够提高马铃薯对钙素吸收、积累,以P2处理(90 kg·hm-2)的用量效果最佳。供试条件下,平均每生产1000 kg块茎,植株需吸收钙0.59kg。(3)适宜磷肥用量能够提高马铃薯植株对锰素吸收、积累,以P2处理(90 kg·hm-2)的用量效果最佳;但锰在块茎中分配比例随磷肥用量增加而降低;各处理马铃薯全株锰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整体呈上升的变化趋势,齐苗后73 d,P1-P3处理全株锰积累量均显著高于P0处理;整个生育期间,锰在各器官的分配以叶片为主,块茎较少。供试条件下,平均每生产1000 kg块茎,植株需吸收锰0.016 kg。(4)不同钾肥配比马铃薯全株镁积累量表现为:配施>氯化钾>硫酸钾,配施处理与硫酸钾处理达到显著差异(p<0.05),且配施处理镁在块茎中分配比例更高,达58%。供试条件下,平均每生产1000 kg块茎,植株需吸收镁0.40 kg。(5)不同钾肥配比各处理马铃薯茎叶、块茎以及全株平均钙含量均以氯化钾处理最高,配施处理次之,硫酸钾处理最低,但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马铃薯全株平均钙积累量表现为:氯化钾>配施>硫酸钾。供试条件下,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植株需吸收钙0.53 kg。(6)不同钾肥配比处理的全株锰含量及块茎锰积累量大小次序为:氯化钾>配施>硫酸钾。整个生育期间,锰在块茎中的分配比例均以配施处理最高,硫酸钾与氯化钾配施可促进锰向块茎运输。供试条件下,平均每生产1000 kg块茎,植株需吸收锰0.021kg。(7)通过运用M-DRIS诊断,表明马铃薯叶片养分的非平衡指数越小,更利于产量的形成。
其他文献
复杂网络是一个涵盖数学、图论、统计物理学、控制科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近年来,科学界越来越热衷于对复杂网络控制的研究,而研究复杂网络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外部控制使网
隐身材料以其在军事领域的关键性地位和重要作用一直受到人们不断的研究与创新。红外和激光探测技术所带来的安全威胁与日俱增,使得减少目标的可探测信号成为军事作战的一种
华南板块内部川东-雪峰褶皱-冲断带存在中、上地壳构造指向(或倒向)反转现象,即:中地壳构造呈现与上地壳以及NW向区域构造挤压力方向截然相反的构造指向。褶皱-冲断带构造指向
蒙古族风格钢琴独奏曲《“盅碗舞”主题变奏曲》体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盅碗舞舞蹈的音乐特征,索伦高娃女士运用西方作曲技术理论,将蒙古族传统音乐元素以及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融入到作品当中,通过钢琴演奏将作品的音乐内涵充分呈现出来。本文以《“盅碗舞”主题变奏曲》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作曲家、盅碗舞舞蹈的起源和发展及作品的创作来源,从而初步了解作品的创作信息;第二部分从作品的音乐本体角度出发,分别对
目前,人类面临着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问题,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为此展开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力求找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
随着对二维材料研究的深入,石墨烯因其特殊的晶体结构和优良的物性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其开关比极低的缺陷,无法大规模应用于场效应等器件上。而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s)
本篇实践报告是基于对综艺性辩论节目《智慧平方》的模拟交替传译实践撰写完成的。该节目以时下重要的事件为话题,从事实、理性和文明的角度进行辩论,唤醒人们的批判性思维。
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nsis),大戟科橡胶树属,是天然橡胶的主要的商业来源。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品种的古铜期幼叶为实验材料,结合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位于中亚造山带关键区域,是现今构造地质学乃至整个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地带。前人对其古生代演化过程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但关于中生代盆地演化尚存在诸多分歧
在化工分离过程中,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装置简单、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膜材料作为膜分离技术的核心,是膜实现高分离性能的关键。聚合物膜由于具有成本